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

寒冬似乎提前降临在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

大众汽车,这个曾令无数德国家庭引以为傲的工业图腾,正步履蹒跚地走在一条前所未有的自救之路上。

想象一下,未来可能要裁掉3.5万个工作岗位,削减70万辆汽车的产能,这样规模惊人的重组计划,在几年前简直难以想象它会发生在“德国制造”的典范身上。

大众到底怎么了?

咱们不妨顺着最近的几个大动作往回看。

去年年底那场堪称马拉松的劳资谈判,整整在汉诺威一家酒店里谈了70多个小时,最终拍板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令人咋舌的裁员和减产计划。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这说明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压力大到连强大的德国工会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苦涩的方案。

有熟悉德国汽车业的专业人士就分析了,大众现在是“内忧外患”齐聚一堂:电动化这趟车有点没赶上趟儿,公司内部运转效率实在让人着急,外头竞争的拳头又来得又快又狠。

说到电动化,这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大众在电动车上的投入不小,可是据说造车的成本高得离谱,比同级别的燃油车高出50%还多。

更头疼的是,售价却不敢也跟着涨上去,结果每卖出去一辆,可能就在往里贴钱。

再加上之前软件系统老是出状况,时不时就召回一批,搞得消费者心里直打鼓。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这对想在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的大众来说,简直是双重暴击。

再看看公司里头的情况。

大众在德国本土就有12.5万名员工,人多力量大,但也带来了大公司病。

听内部的人说过,有时候一个挺简单的产品改进决定,得在几个部门之间踢来踢去,反复开会讨论。

等好不容易走完流程批下来,外面的市场风向可能早就变了。

部门之间的墙砌得挺高,一些新想法、新项目经常因为内部协调不过来或者不同部门利益谈不拢就胎死腹中。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这种慢吞吞的节奏,在现在这个讲求速度的竞争环境里,显然拖了后腿。

外面的环境更是火上浇油。

德国的电费、天然气价格这几年就没怎么消停过,贵啊,生产成本自然被推得老高。

通胀也让普通老百姓的钱包缩水了,买新车的意愿肯定也跟着减弱。

一些市场调查的数据让人挺感慨的,尤其是在德国本土,品牌忠诚度在下降,年轻人好像更喜欢那些价格更亲民的亚洲品牌,或者设计更新潮、性价比更高的电动车新势力。

这对于一直以德国市场为根基的大众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正是在这种艰难转型的背景下,最近一则消息像是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大石头:有媒体报道说,大众考虑出手它在德国的两个工厂,而潜在的买家,竟然是三家来自中国的汽车企业——比亚迪、零跑和奇瑞。

据说这三家都对位于德累斯顿和奥斯纳布吕克的两座工厂很感兴趣。

要知道,这两家工厂其实已经被大众内部判了“死刑”——德累斯顿厂计划2025年关停,主产ID.3电动车;奥斯纳布吕克厂则将在2027年停产,是生产T-Roc敞篷车的基地。

这两家厂员工加起来也有两千好几百号人呢。

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这可是在德国,还是在堪称德国工业象征的汽车领域卖厂子。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德国的工会,在企业里可不是打酱油的角色,他们在企业里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奥斯纳布吕克工厂的工会代表出来说话了,表态相当值得玩味。

大概意思是说,工友们并不排斥为中国企业工作,但有个前提:生产出来的车必须还得挂大众的标志,而且要严格按照大众的标准来造。

你看,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卖厂,更像是在谈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

这跟德国金属工业协会稍后强调的一个想法有点异曲同工:他们希望看到大众的厂标继续在那高大的喷漆塔上发光,工厂的运行必须遵循大众定下的规矩。

这话听起来,可不像欢迎一个纯粹的接盘侠那么简单,更像是在为某种深度合作划下道道。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这还没完,还有个更不可控的因素悬在头上——政治风向。

眼下德国政府正处于换届之际,2月的大选结果至关重要。

不少在德观察人士就点出,这事最后能不能成,很大程度上得看新政府上台后对华的态度和政策怎么调整。

现在中德关系有点微妙,正处于一个政策选择的观察期,这时候任何大的商业决定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解读。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是中国的车企在此时对这些德国工厂表现出了兴趣?

这事儿其实跟去年10月欧盟搞的那个事密不可分——欧盟决定对中国产的电动车额外征收高达35.3%的关税!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这个关税一落地,对中国电动车企业来说就像加了一道高高的城墙。

数据显示,咱们中国自己的品牌电动车在国外卖得是越来越好了,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不到2%,一路攀升到2023年的近8%。

关税一棒子打过来,那怎么办?

聪明的商家自然会想方设法“绕路”。

直接在欧盟的大本营——最核心的德国——设厂生产,不就能躲开关税高墙了么?

这不仅避开了贸易壁垒,想想看,能买到“德国制造”标签的中国车品牌,对欧洲消费者来说,心里的接受度是不是一下子高了很多?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这也难怪网友们戏称这是“打不过就加入,不卖货就建厂”。

其实中国车企在欧洲布局生产线的步伐早就开始了,只是以前更多选在成本更低一点的东欧,像比亚迪就去了匈牙利建厂,零跑和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瞄上了波兰准备合作,奇瑞则在西班牙捣鼓合资项目。

但大众的这两座厂子,特别是德累斯顿,位置更好在“西德”。

这两家厂的叫价,据说大概在1亿到3亿欧元之间。

对大众来说,能找到买家接手,肯定比直接关门大吉划算得多,至少还能回收点本钱。

这事现在怎么看都觉得悬而未决。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摆在眼前的阻力确实不小:工会提的“门槛”、当地复杂敏感的产业环境、还有变动中的政治气候,每一关都不好过。

很多分析者和欧洲那边的网友都在议论,这种收购或者深度合作,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有乐观的,觉得这就是全球产业链融合的现实表现;也有唱衰的,觉得文化、管理、利益等方方面面实在差太多,谈成了实施起来也是难关重重。

大众自己也清楚,必须得变,不变不行。

他们的自救蓝图里,核心目标是要在未来五年里狠砍200亿欧元的成本,那些“拉后腿”的工厂该关就得关,同时卯足了劲要把电动化的进度条加速向前拉。

他们也在试着寻找外援,比如去年就大手笔和中国的电池大佬宁德时代敲定了合作,要在德国萨尔茨吉特砸下20亿欧元建个电池厂。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这明摆着是要把电动车最核心的零部件——电池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一部分。

未来到底在哪儿?

技术创新被看作是另一张关键牌。

大众自己也亮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未来科技路线图”,准备未来五年再掏出150亿欧元,猛攻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这些前沿阵地。

他们还单独成立了一个叫CARIAD的软件部门,就是想打造一套属于大众自己的、能统一所有车型的智能操作系统。

另外,人才也得大换血,以前是招工程师造机械部件,现在得找软件大拿和数据科学家。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他们在欧洲到处设创新中心,就是想挖到这些“数字大脑”。

供应链也得动大手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赖某些单一的地方或供应商。

业内专家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都建议要多“备点货”,搞多元化供应网络。

宝马已经在行动了,跑到墨西哥建新的电池厂,就是一种风险分散的打法。

成本控制更成了决定生死的关键。

怎么控制?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得有巧劲儿。

比如说,大力推广模块化造车平台,像大众的MEB平台,就能让不同车型共用大量零部件,这不仅研发的钱省了,生产线上效率也能提上去。

品牌形象也在努力重塑中,奔驰把它的高端电动车型单独拎出来搞了个EQ系列,就是想给人更年轻、更科技的感觉,努力抓住新一代买车人的心。

当然,这么大的转型,没有政府的支持基本不可能。

好在德国政府已经公开表态,承诺未来五年要拿出300亿欧元来帮汽车行业转型,充电桩建设、技术研发补贴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砸进去。

这次席卷德国汽车工业的风暴,说到底是一次百年未有的深刻转型。

大众要卖德国工厂给中企?巨头真沦落,但绝不便宣他人!-有驾

看看历史就知道,柯达的胶卷、诺基亚的按键手机,当年谁不是独孤求败?

可时代的巨浪拍下来,再厚的甲板也可能会被掀翻。

站在十字路口的德国巨头们,特别是大众,这次能不能咬紧牙关完成真正的自我革命?

这直接关系到未来在全球汽车产业这座金字塔上,他们还能不能稳坐在顶端的位置。

这场自救大戏的帷幕刚刚拉开,后头的剧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