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2两厢造型亮相,内饰极简配置新鲜感十足
那天在车友群里,有人突然甩了张据说是特斯拉新入门级车型的假想图,说是Model 2要来了。隔壁老王还打趣,“这回真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常见的两厢小钢炮了。”其实早些年我第一次摸到特斯拉,是2014年春天,一辆黑色Model S停在小区门口,那时候大家还觉得电动车像玩具。谁能想到现在连街头最便宜的新能源都开始卷科技和设计。
再说回这台传闻中的Model 2,外观上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前脸那个封闭式格栅配上凸出的鼻翼,还有那种凹进去的型面,远看有点灵动,不会太呆板。大灯比以前更锋利,两边带着黑色灯罩,中间嵌着双L形日行灯,看起来夜里应该挺唬人的。我记得销售跟我吹过,说它那个便利照明系统走近自动亮起,小区地下车库晚上回来不用摸黑找钥匙孔。不过这些功能用久了也就那么回事,上次邻居小刘吐槽,他家那台Y偶尔半夜自己闪一下,把他吓一跳。
侧面线条变化不算大,但明显短了一截,两厢结构很清爽,没有尾巴拖沓感。弧顶加黑窗框,再配四个隐藏门把手、侧裙也是全黑处理,这套搭配倒是和老款完全不一样。有意思的是前翼子板那里多出个三角徽标,据说为了辨识度,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东西主要还是装饰成分大于实用性。另外听维修师傅闲聊时提过,新轮圈18寸,比原来轻不少,也省电。他们修厂最近进了一批轮胎,说尺寸变小后换起来也便宜点儿,不像以前20寸的大脚一坏心疼死。
尺寸方面,据销售顺嘴提到,大概比现款3短15%,重也轻30%左右。这直接导致制造成本下来不少,对咱们普通人就是买的时候钱包压力没那么大。而且电池容量减掉25%,但整车轻,所以续航其实差不了多少。我朋友自测过同平台的小号车型,每百公里耗电少快1度,夏天开空调影响也没那么夸张。
内饰部分依旧主打极简风格,我第一次坐进特斯拉就是被这种“啥都没有”的感觉惊住:中控台除了一个巨大的屏幕几乎空无一物。这次据说米白软包为主,还混合仿木纹和复合材料装饰,有种北欧家具店既视感。方向盘三辐样式,用麂皮绒包裹,据老司机讲下雨天或者手汗多的时候确实防滑效果好一些,就是容易脏,上次去洗车店老板娘还专门嘱咐别乱喷泡沫剂。“你要真想一直干净,就得天天戴手套开。”她笑着补刀一句。
至于科技配置,全液晶中控屏肯定少不了,还加了HUD抬头显示,以后盯路不用低头瞄仪表盘。不过实际体验下来,好多人刚开始觉得酷,用久了又嫌信息太杂乱。一位上海本地司机曾经分享,他上下班高峰期堵在延安高架,总喜欢把音乐界面放最大,把那些花哨数据收起来,否则越看越烦躁。另外操作界面触控反应确实快,这一点倒是没人吐槽,但老人家适应时间长一点,我妈试驾时按半天总找不到空调在哪儿调温度,被她念叨好几周呢。
动力部分嘛,很明确就是定位低于3,采用后置永磁同步电机,比起之前马力弱一些,不过日常代步绰绰有余。据技师透露悬挂系统升级成前双叉臂+后多连杆自适应阻尼,可以直接通过屏幕切换软硬模式(自动/运动),不同路况选标准或舒适档位切换挺方便。有一次群友发视频演示,从泥泞乡道开回市区高速,一键调整悬挂高度,看着还蛮科幻,只不过平时市区通勤基本用不上这么复杂功能罢了。
值得八卦的是冷门配置,比如座椅通风加热并不是全系标配,要选装才有;还有无线充手机板位置偏右,有左撇子抱怨每次取手机不顺手。此外据某保险理赔员爆料,因为底盘变薄,有客户冬天下雪压到结冰块底护板断裂,所以建议北方地区最好贴膜保护一下底部零件——这些都是宣传册里不会写明白的小细节吧?
身边已经有人跃跃欲试准备等首批上市,到时候二手市场估计会出现第一波抢购潮。不知道以后是不是还能见到当年“二奶粉”盛行时期那种满街都是新晋新能源牌照的场景?生活总归琐碎,现在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该修该保养的一样跑不了——不过至少买菜接娃再不用担心油价飙升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