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车展怪象:人体彩绘背后,购车者成买单冤大头?
走进我们这儿的车展,你还以为误入了什么嘉年华。泳装车模算常规操作,现在直接升级到人体彩绘——大活人往展台一站,浑身画满油彩,围观的老爷们把展台挤得水泄不通。有个老板尝到甜头,连续一年包下最大展位搞这个,场场爆满。
可大伙儿都搞错了一件事。你以为车展上人头攒动,厂家砸钱搞大阵仗,就能拿到比平时更低的折扣?醒醒吧。
我在4S店干了这么多年,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所谓的“车展专属优惠”,百分之九十九是话术。厂家给4S店的叫“参展政策”,包括展位费补贴、布展支持,但这钱是给到店里的,跟消费者八竿子打不着。你能拿到的那点优惠,平时到店磨一磨嘴皮子照样能谈下来,所谓的“额外礼品”往往就是雨伞、钥匙扣这类成本几块钱的玩意儿。
那问题来了:展台费、模特费、还有越来越卷的人体彩绘表演费,这些动辄几十万的成本,最后谁买单?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开销早就算进整车销售成本里了。厂家和经销商都不是做慈善的,营销上每多花一块钱,就意味着在车价或后续服务上少让一分利。当你的注意力全被花里胡哨的表演吸引时,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仔细对比车辆配置、研究购车合同、争取实实在在的售后保障。
更讽刺的是,这种“看人不看车”的风气正在劣币驱逐良币。好好介绍产品的销售经理,展台前门可罗雀;而搞噱头的展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这导致所有参展商都被迫加入这场无意义的军备竞赛,营销预算越来越向博眼球倾斜,最终推高的是整个行业的营销成本。
下次你再逛车展,不妨冷静想想:你到底是去选一台未来五年要朝夕相处的代步工具,还是去凑一场短暂热闹的热闹?当喧嚣散尽,能带你安全回家的,终究是汽车本身的质量与服务,而不是那个画满油彩的临时舞台。
算盘打得再响,也别让一时的氛围冲昏了头。
#十一月创作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