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聊起摩托车的时候,很多人脑子里马上会蹦出几个响当当的名字。
比如本田,感觉就像是那个踏实可靠的老大哥,你永远不用担心它半路掉链子;雅马哈呢,就有点文艺范儿,造出的车不光会跑,还讲究个调性和美感;至于川崎,那绝对是脾气火爆的硬汉,一言不合就用马力跟你说话。
可是在这几个大家伙中间,总有那么一个角色,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他就是铃木。
说起铃木,感觉它总是在按自己的节奏走,不怎么爱凑热闹,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有点“轴”。
当别人都在拼命比谁的发动机参数更高时,它却造出了一台直接把速度记录天花板捅破的“隼”;当整个行业都拥抱电子技术,恨不得给车装上智能大脑的时候,它的DR650探险车却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化油器版本,让那些真正的硬核玩家爱不释手。
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究竟是技术上的保守,还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智慧呢?
这事儿还真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先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会儿的摩托车界简直就是一场速度的“军备竞赛”。
各大厂商都红了眼,为了争夺“地表最速”这个称号,可以说是拼尽了全力。
本田的“黑鸟”CBR1100XX率先把速度推到了接近三百公里每小时,川崎也憋着大招,准备用自家的“忍者”来一决高下。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本田和川崎的二人转时,铃木不声不响地登场了,但它的目的不是加入这场混战,而是要用一台车来彻底终结这场战争。
1999年,GSX-1300R Hayabus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隼”,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这台车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狠劲儿,它的名字“Hayabusa”在日语里就是游隼,而游隼在自然界里最爱捕食的,恰恰就是“黑鸟”,这其中的火药味简直不用多说。
它的外形在当时看来更是个怪物,全身都是圆乎乎的曲线,没有一点棱角,完全是为了空气动力学而生,跟当时流行的那些犀利跑车格格不入。
可当它的性能数据公布时,所有人都闭嘴了。
那台1340cc的四缸发动机,能把它推到每小时312公里的惊人速度,一举击碎了300公里时速这个所有人心里的门槛。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台能合法挂牌上路的量产车,这让后来川崎推出的赛道专用猛兽H2R也只能望其项背。
隼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后来各大厂商之间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把市售车的最高速度限制在了299公里。
可以说,铃木用一台车,给那个疯狂的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
如果说“隼”是铃木在技术上追求极致的体现,那么早在十多年前,铃木就已经在设计上掀起过一场风暴了。
1981年,一台名为GSX-1100S KATANA的摩托车亮相,它的名字“KATANA”就是日本武士刀的意思。
在那个年代,摩托车的设计都挺规矩的,圆灯、分体坐垫、独立的油箱,大家好像都默认了就该是这个样子。
铃木却不这么想,他们找来了德国的一位设计鬼才,从日本武士刀上找到了灵感,用一种大刀阔斧的方式,把油箱、车座和车头利落地融合成一个整体,线条锋利得就像一把出鞘的刀。
那个标志性的方形大灯和独特的阶梯式坐垫,在当时看来简直是超前的设计。
这把“刀”不光样子酷,实力也相当强悍,1100cc的发动机能输出111匹马力,铃木自己都很有底气地宣称它是“当时最快的量产车”。
KATANA的出现,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摩托车设计的另一种可能性,它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以至于几年前铃木推出复刻版时,光是保留了那个经典的外形轮廓,就足以让无数车迷为之疯狂。
铃木的这种“不走寻常路”,还体现在它愿意把好东西分享给普通人。
在八九十年代,赛车技术那可是个金贵玩意儿,普通老百姓根本接触不到。
但铃木在1985年推出的GSX-R750,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它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非常了不起的事,就是把顶级赛车上才用的铝合金车架,用在了一台谁都能买到的市售车上。
这有什么好处呢?
简单说,就是车身一下子变轻了很多,整车重量才179公斤,配上将近125匹马力的发动机,操控起来灵活得不像话。
这让普通人第一次有机会花不多的钱,就能体验到接近专业赛车的驾驶感受。
GSX-R750的出现,可以说直接开创了“仿赛”这个车型类别,让无数骑车爱好者圆了一个赛车梦。
而它的兄弟车型GSX-R1100,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那台坚固耐用的油冷发动机,成了美国直线加速赛爱好者的最爱,经过一通爆改,压榨出五百匹马力都不是什么稀奇事,成了纯粹力量的代表。
当然,铃木的厉害之处不光是能造出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高性能机器,它更懂得如何去适应不同的市场,尤其是在咱们中国。
当年,本田的CG125凭借着超级耐用的品质,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
铃木没有选择和它硬碰硬,而是巧妙地找到了突破口。
它先是推出了GS125,也就是我们后来俗称的“铃木王”。
在那个年代,一台摩托车要是有电启动、有转速表,那都是相当高级的配置了,“铃木王”不仅全都有,还用鲜艳的红色车身搭配黑色的发动机,看起来特别精神,让当时很多年轻人第一次觉得,原来摩托车也可以这么漂亮,这么有范儿。
紧接着,GN250的出现更是抓住了人们的心。
考虑到国内的路况,铃木给这台车装了平衡轴,让单缸发动机的震动小了很多,骑起来特别舒服。
它那复古巡航的造型,圆圆的大灯,钢丝轮圈,水滴形的油箱,正好满足了很多人对于自由和远方的想象,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经典“太子车”。
从“铃木王”到GN,铃木不只是卖车,更是在培养一代中国人的摩托车审美。
直到今天,由豪爵铃木生产的GN系列车型还在销售,成了一个真正的“活化石”,这也说明了铃木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有多深。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全球的探险圈里,那台结构简单到“一把扳手就能修好”的DR650,成了无数穿越无人区探险家的可靠伙伴,它对电子系统的“不屑一顾”,恰恰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