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东风猛士”的CEO去管“东风本田”这事儿,我第一反应是:这操作有点上头啊!一个造硬派越野、军转民风格的猛人,突然转身去操盘一个主打家用舒适、日系精致的日资合资品牌,画风反差太大了。但细品一下,这背后其实是东风集团在下一盘大棋——合资板块转型,真的要支棱起来了!
这几年合资车的日子不太好过。国产新能源像开了挂一样往上冲,比亚迪、理想、蔚来这些品牌一个个都“走路摇头晃脑”,反观曾经的合资“老咕噜棒子”,不少都“跌冒烟了”。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不再觉得挂个洋标就一定高级,天塌了的不是价格,而是过去的光环。
那东风为啥把曹东杰这位猛士出身的干将调去本田?说白了,就是想让一个“能打硬仗”的人来盘活这块“保守阵地”。东风本田过去的产品线,思域、CR-V、雅阁(虽然雅阁是广汽的,但懂的都懂),都是国民神车级别的存在,可靠、省油、保值,但问题也明显——太稳了,稳得有点无聊。面对年轻人喜欢的智能、科技、个性设计,它就像个穿西装上班的老干部,规矩是规矩,就是不够潮。
曹东杰在猛士期间干了啥?把一个几乎没人记得的军用品牌,硬生生做成百万级电动硬派SUV的“出片利器”,还带上了L3级自动驾驶和三电技术的标签。这说明啥?他不仅懂传统制造,更敢玩新东西。现在让他去东风本田,明显是要给这个老牌合资注入点“电”。
咱们来看看本田现在的处境。XR-V、UR-V这些SUV销量还在撑着,但纯电车型e:NS1、e:NP1一出来,市场反应平平。为啥?造型还是燃油车改的,智能化拉胯,续航也一般,根本没打出“真香”感。消费者一看:“这不就是换个壳的油车吗?”——直接劝退。
反观人家大众ID.系列,哪怕初期也有小毛病,好歹底盘质感和空间做得像那么回事;特斯拉Model 3/Y,操控和补能网络直接“上桌第一个动筷”;就连小鹏G6、比亚迪宋PLUS EV这些国产对手,智能化配置都堆到天花板了。东风本田再不发力,怕是真的要被挤出主流赛道。
但别忘了,本田的技术底子其实顶呱呱。它的燃油经济性一直在线,百公里油耗控制得比很多国产混动还稳;车辆悬挂系统调校也是日系里的一把好手,舒适性和操控拿捏得刚刚好;安全性这块,碰撞测试成绩常年高分,气囊、L2级辅助驾驶也都标配了。缺的不是实力,是打法。
所以曹东杰的到来,可能就是要打破这种“守成”心态。未来东风本田的新车,大概率会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设计要更激进。不能再是“油改电”的套娃脸了,风阻系数得优化,灯厂水准也得跟上,至少晚上开出去能让人多看两眼,别再被说是“买菜车”。
二是智能化必须支棱。现在的Honda CONNECT 3.0,说好听点叫实用,说难听点叫简陋。语音识别慢半拍,车机卡顿,OTA升级拖沓。以后要是还这样,年轻人直接“拔卡走人”。得配上高算力芯片、城市NOA、自动泊车这些“上头”功能,才能叫板新势力。
三是动力系统要多元。不能光靠混动吃老本。纯电平台得加快落地,插电混动也得搞几款爆款。三电技术如果能借东风自家的积累,比如岚图、猛士那边的经验,说不定能打个翻身仗。
横向对比下,丰田这边还在坚持“氢电并行”,节奏慢半拍;日产有轩逸、逍客撑场,但电动车同样不温不火;大众靠着ID.家族勉强稳住阵脚,但品牌形象偏传统。这么一看,东风本田其实最有希望成为合资阵营里的“驾驶玩具+智能先锋”,毕竟本田粉里有不少是技术控。
你再看猛士那边,已经走上高端电动越野的专属路线,有独立团队运营,曹东杰调走也不影响大局。反倒是本田这边,急需一场“内部革命”。让一个有魄力、懂转型的人来掌舵,简直是打了一剂强心针。
当然,挑战也不小。合资企业里外方话语权重,决策流程长,不像新势力那样“说干就干”。曹东杰能不能真正推动变革,还得看他能调动多少资源。而且消费者对“合资电车”的信任还没建立起来,光靠情怀可不行。
但话说回来,如果东风本田真能在未来两年推出一款颜值在线、智驾顶配、续航扎实的纯电SUV,定价再给力点,你觉得会不会有人喊“真香”?我觉得会。毕竟,本田的金字招牌还在,缺的只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理由。
想想看,当年思域Type-R可是“秒天秒地”的存在,CR-V也是城市SUV的鼻祖。如今只要找回一点锐气,未必不能重回巅峰。
所以问题来了——
这样的东风本田,你会考虑购买吗?
如果它真出一款又帅又能打的电车,你喜欢的那一款会是什么样子?
面对合资与国产的对决,这一局,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