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 Ultra大亏!我买亏了,53万难接受!

好的,以下是一篇符合百家号风格的文章,标题为:SU7 Ultra今日大亏,我买亏了真难接受!

SU7 Ultra今日大亏,我买亏了真难接受!

家人们!最近小米SU7 Ultra可真是“火出圈”了,不过这热度可全是争议!本以为能开上“赛道猛兽”,结果却让不少车主直呼上当,到底咋回事?快跟着我一探究竟!

争议一:1548匹马力变“期货”,车主秒变“大怨种”

5月7日,小米给SU7 Ultra推送了OTA更新,新增“排位模式”。本以为是福利,谁料想竟是“套路”!官方要求车主必须在指定赛道刷圈达标,才能解锁1548匹满血动力,平时开车只能用900匹。有车主实测发现,0 - 100km/h加速比宣传的慢了1.2秒,当场就炸锅了:“花53万买了个‘阉割版’,这不纯纯大冤种吗?” 更气人的是,购车前压根没提这茬,妥妥的“先卖车后改规则”,搁谁谁不生气?

SU7 Ultra大亏!我买亏了,53万难接受!-有驾

不少车主表示,自己冲着这1548匹马力才下单的,结果现在变成了“期货”,还得去赛道“考试”才能解锁,这跟之前宣传的完全不一样!感觉自己被当成“小白鼠”了,这落差谁能接受?

争议二:4.2万的碳纤维前舱盖,竟是“智商税”?

号称“纽北同款”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装价高达4.2万。本以为能带来超强空气动力学性能,结果被博主拿鼓风机一测,导流孔一点反应没有,纸巾放在那儿动都不动!有车主直接拆解,好家伙,说好的“空气动力学优化”就是个样子货,既不连接刹车散热系统,也没实际导流功能。车主们吐槽:“就为了轻1.3kg,多掏20万‘外观税’,这钱也太好赚了!”

这个碳纤维前舱盖,成了SU7 Ultra争议的另一个焦点。车主们质疑,这高昂的价格是否真的物有所值?还是说,这只是小米为了提升利润而推出的“智商税”产品?

SU7 Ultra大亏!我买亏了,53万难接受!-有驾

小米连夜道歉,补救措施却遭吐槽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小米连夜发了两封致歉书,承认“沟通不足”。补救措施如下:

未交付用户:5月9 - 10日可免费换回铝制前舱盖;

已购用户:赠送2万积分(约2000元)。

但不少车主并不买账,直言这点补偿连个音箱都换不起!目前争议版本OTA已暂停,官方承诺4 - 8周内推送新系统,取消马力限制。

小米这次为何“翻车”?

小米一直强调“锁马力是为安全”“碳纤维盖满足造型需求”,但问题出在哪?

**沟通缺失,拿用户当“小白鼠”:**小米用“工程师思维”做决策,却忽略了用户感受。大家花大价钱买的是“性能猛兽”,不是“需要考试解锁的玩具”。汽车可不是手机,用户哪能接受“边开边修”?

**参数营销反噬,信任彻底崩塌:**预售时靠“纽北最快四门车”等标签狂揽订单,交付后却货不对板。碳纤维盖成“PPT宣传”,马力解锁变“付费副本”,这波操作直接让品牌信任碎一地。

SU7 Ultra大亏!我买亏了,53万难接受!-有驾

新势力造车该吸取啥教训?

小米这次的危机,给所有新势力都提了个醒!汽车不是手机,用户可不接受“突然袭击”式的规则变更;再炫酷的参数,没有实际体验也是白搭。看看特斯拉、保时捷,人家就算设限,也会提前把规则说清楚,甚至还提供免费赛道日体验,这才是尊重用户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米SU7 Ultra的争议,本质是“科技狂热”和“用户体验”的冲突。**小米虽然道了歉,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到底能不能把“用户共创”落到实处?又该如何平衡“极致参数”和“真实需求”?咱们就拭目以待!

要是你买了这车,会接受2万积分补偿,还是坚决维权?快来评论区聊聊,一起唠唠!

**另外,关于SU7 Ultra选配的碳纤维前舱盖,也引起了不少讨论。**雷总表示,在最近的三天有63%的预定车主选择了挖孔前机盖。他还调侃道:“这么贵,你们真的要吗?”

SU7 Ultra大亏!我买亏了,53万难接受!-有驾

雷总之所以希望SU7 Ultra车主少花钱改配,是因为挖孔前机盖产能实在太低了。这个选配的碳纤维开孔机盖是个手搓件,内外6层碳布需要人工铺贴,还得在热压罐保压6小时成型,内外6层漆,一天几乎只能生产一套,极大拖延了新车的交付进度。

所以4万多的价格,排队30周,真的值得等吗?提前购车的用户你们后悔了吗?广大网友,小米SU7 Ultra哪个版本是你的“梦中情车”!欢迎评论区留言。

#数码大玩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