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篇夸昊铂HT的,读完简直让人脚底板发麻,痒痒的。又是NAPPA,又是143度“葛优瘫”,再加一套能把人耳朵震聋的音响…活脱脱一移动销金窟。可咱就想问一句,这些玩意儿,是真能让人爽到飞起,还是纯纯的智商税?
现在车企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巴不得把十八般武艺全堆到车上。座椅能给你按出花来,音响能让你身临其境,恨不得车里自带一个小型氧吧。仿佛这车不是用来开的,而是用来彰显你“人上人”地位的移动碉堡。但说句实在的,这些个玩意儿,真能让你觉得幸福指数飙升?还是说,只是商家挖的一个个坑,等着你往里跳?
有人会说,人家这叫技术跃迁,是精准拿捏了消费者对更高生活品质的 yearning(渴望)。这话说得是没错,但前提是,你得把基本功练好。如果驾驶体验拉胯,安全性能堪忧,就算你把车里塞满金条,那也只是徒有其表。就像搭戏台子,地基不牢,唱得再好听也是白搭。
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说是这叫“消费主义PUA”。车企绞尽脑汁推陈出新,配置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目的只有一个:刺激你换车。那些你可能一年也用不上几次的“高科技”,却成了你不得不承担的溢价。你摸着良心说,座椅按摩你真的每天都用?那套殿堂级音响,你真能听出和马路边摊音响的区别?
再往深了扒拉扒拉,这种对“奢靡”的追逐,是不是也折射出当下一种普遍的社会病?在内卷成风、压力山大的社会里,人们急需一个喘息的空间,渴望被温柔以待。于是,这些花里胡哨的配置就成了情感的代偿,成了排解焦虑的出口。但这种靠砸钱换来的“快乐”,真的靠谱吗?
想起之前看过一篇关于“断舍离”的,作者提倡摒弃无谓的物欲,回归内在的宁静与自由。与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相比,“断舍离”似乎更能契合当下人们对精神富足的诉求。毕竟,真正的幸福,不是靠物质的堆砌,而是源于内心的丰盈与平和。
当然啦,咱也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如果你就是喜欢,而且兜里银子管够,那尽情享受就是了。但关键是要保持清醒,别被商家的套路给绕晕了。要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再回到那篇昊铂HT的试驾报告,与其把笔墨挥洒在那些锦上添花的配置上,不如多聊聊车辆的操控性、安全性,还有续航能力这些硬指标。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当艺术品供起来的。
咱们常说要“消费升级”,但真正的升级,绝不是一味地追求更贵、更炫的商品,而是要提升自己的鉴赏力、决断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其把钱挥霍在那些华而不实的玩意儿上,不如多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风景,提升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就像那篇文字里描绘的“移动SPA”,听着的确心痒难耐。但别忘了,真正的放松,绝不是躺在按摩椅上就能一蹴而就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