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销量捷报再次刷屏,朋友圈里,理想、零跑、问界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周销量数字令人眼花缭乱。8160辆、7800辆、7540辆……一片欣欣向荣,仿佛中国汽车工业就此登顶世界巅峰。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我却感受到一丝隐忧,如同盛宴前的不安,这繁华景象究竟是真实的进步,还是昙花一现的泡沫?
我们凝视这耀眼的销量榜单,除了数字,还能看到什么?技术革新?自主研发?恐怕都湮没在“交付量创新高”的自我陶醉中了。这与当年“中华酷联”的虚假繁荣何其相似?热闹过后,还不是被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远远甩在身后,正如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般,绚烂之后,难免落入寂静。
别再沉迷于“形势大好”的幻觉,真正的实力并非来自口号,而是源于技术、产品和市场竞争力!问问自己,有多少自主品牌的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有多少所谓的“自主研发”不过是表面功夫?这周销量领先,下周呢?明年呢?难道要永远依靠价格战和营销手段苟延残喘?
回顾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企业,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哪一个不是凭借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精神立于不败之地?没有硬实力,如何与国际巨头抗衡?难道只靠每周的销量数据来麻痹自己吗?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销量至上”的浮躁风气,会将企业引向歧途。企业将资源倾注于营销炒作,而忽略了技术研发,最终只会落得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到那时,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我并非唱衰自主品牌,而是希望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自主品牌的崛起,不能仅仅依靠销量数字的堆砌,更需要核心技术的突破,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研发、精益求精的制造,而不是虚假的繁荣和自欺欺人。
与其沉醉于眼前的“盛世”,不如居安思危,展望未来的挑战。与其在销量榜上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将精力集中于核心技术的攻坚克难。唯有如此,自主品牌的崛起才能真正实现,才能在世界汽车舞台上绽放光彩。
前路漫漫,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才能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