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做好准备:未来5年如若车市持续内卷,哪类车企或将面临淘汰

汽车市场如今呈现出的疯狂内卷态势,实则早有端倪可察。

回溯往昔,2008年时,特斯拉宛如一颗横空出世的新星,强势奏响了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开篇序曲。而到了2021年,比亚迪重磅推出第四代DM技术,恰似一记响亮的锣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赛道上激起千层浪。步入2024年,大众携新途观L PRO登场,喊出了让所有燃油车向其看齐的口号,然而市场的残酷在于,被淘汰的车企如同沉默的羔羊,无法再发出声音。

那么,倘若未来5年汽车市场的内卷之势持续不止,又会催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咨询了一些业内资深从业者,他们给出了颇具前瞻性的观点:有3类汽车在这股浪潮中极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大家务必洞察其中利弊,把握潜藏的机遇,提前做好周全准备。

大家做好准备:未来5年如若车市持续内卷,哪类车企或将面临淘汰-有驾

首先,缺乏强大支撑的海外车企首当其冲。

这样的论断乍听之下有些费解,毕竟从今年车市的整体表现来看,但凡属于海外车企阵营,无论声名赫赫的大牌,还是相对小众的品牌,无一不深陷萧瑟寒冬。

举例而言,保时捷的销量出现了25%的下滑,BBA即便价格近乎腰斩,却仍在疯狂压库。就连平价车型也从曾经的轻松盈利,沦落到如今艰难求存的境地,凯美瑞价格降至13万,速腾更是低至9.1万……

但这真的意味着这些车企已走向末路了吗?实则不然,这般状况不过如同夏日里吹了一阵凉爽空调,看似有所降温,实则远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别觉得这是在轻描淡写。说白了,想要彻底击垮合资车企,当前的市场冲击力度远远不够。

原因很简单,这些海外车企在本土都坐拥庞大的市场根基。即便在海外市场竞争失利,它们也能迅速撤回本土大本营休养生息。要不了三两年,便又能重整旗鼓,生龙活虎地杀回国际市场。

大家做好准备:未来5年如若车市持续内卷,哪类车企或将面临淘汰-有驾

这绝非危言耸听,铃木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家退出中国市场、被不少人视为“老头乐”的车企,看似在国内市场凉透了。

然而,2023年铃木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竟高达301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只需对比同年比亚迪302万的销量,便能直观感受到铃木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国内市场再怎么激烈内卷,对铃木这样的海外车企而言,几乎毫发无损。更何况那些规模更为庞大的大众、丰田、本田、福特等车企呢?

退一万步讲,即便这些车企真的陷入危机,其所属国家和地区也绝不会坐视不理,必然会千方百计助力自家车企渡过难关。比如,欧盟近期就打算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以此保护本土车企。

所以,真正会被淘汰的,大概率只有那些在本土和海外都缺乏强大支撑的海外车企,不过这类车企数量其实并不多。

大家做好准备:未来5年如若车市持续内卷,哪类车企或将面临淘汰-有驾

其次,过度依赖合资车、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传统车企也岌岌可危。

事实上,从目前的市场趋势来看,这类车企面临的形势已然十分严峻。

自去年年底起,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汽大众等车企纷纷启动裁员计划。有些车企虽嘴上不承认,但仔细研究其季度财报便能发现,员工数量已悄然减少。

谈及此处,有一则消息格外引人关注。

据界面新闻报道,上月广汽本田以主动离职为主要方式,启动了大规模裁员行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举措竟吸引了众多员工踊跃报名,首批裁员名额甚至供不应求。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则报道荒诞不经,但它并非虚构!

大家做好准备:未来5年如若车市持续内卷,哪类车企或将面临淘汰-有驾

因为这一裁员消息与汽车行业巨大的人才缺口形成了鲜明反差。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缺口将高达103万。

正因如此,广本的员工才会争相被裁员。毕竟拿完N+1的补偿后,他们不愁找不到新工作,而且无论跳槽到“蔚小理特米华”,还是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车企,都相当于迎来职业晋升,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人才如此急切地想要离职,也无情地撕开了广本残酷的现状。

一方面,合资业务逐渐式微;另一方面,自主车型又错失了最佳的转型时机。

更为棘手的是,原本可以依赖的合作对象也已各有归属,华为在接纳赛力斯、江淮、奇瑞、北汽之后,合作名额已满。

所以,像广本这类老牌车企,在未来三五年内,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大家做好准备:未来5年如若车市持续内卷,哪类车企或将面临淘汰-有驾

最后,拒绝涉足增程式领域的新势力车企也将面临困境。

这一观点看似绝对,但绝非信口开河。

随着汽车行业内卷的不断加剧,车企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具备足够庞大的规模基础。

然而,仔细研究销量榜单就会发现,不少白手起家的新势力车企已然掉队。而排名迅速攀升的腾势、极氪,虽说也自称新势力,但本质上与传统新势力有着天壤之别。

说白了,它们分别是比亚迪、吉利旗下的子品牌,背后有着强大的资源和技术支撑。这些车企一旦全力投入市场竞争,普通新势力车企根本难以招架。

所以,普通新势力车企仅存的机会,便是趁着这两年,赶紧布局增程式车型,以此扩大自身规模和市场声量。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非得选择增程式,推出插混车型不行吗?

答案很明确:不行!

大家做好准备:未来5年如若车市持续内卷,哪类车企或将面临淘汰-有驾

因为插混技术本质上仍属于燃油车范畴,而新势力车企一般只具备纯电生产资质。这一资质限制决定了它们除了纯电车型,就只能涉足增程式领域。

况且,布局增程式车型好处多多。当下增程式汽车市场正处于火热发展阶段,不仅契合新势力车企的高端定位,还能直接沿用纯电平台,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成本。

鉴于这些优势,阿维塔、智己、小米、埃安等众多车企都已紧锣密鼓地布局增程式车型。

更有甚者,一些老牌车企也凭借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强势进军这一新兴赛道。照此趋势发展,增程式汽车市场很快便会从蓝海变为红海,留给新势力车企的时间已然不多。

至于那些仍在坚守纯电领域、不愿涉足增程式的新势力车企,恐怕前景不容乐观。

大家做好准备:未来5年如若车市持续内卷,哪类车企或将面临淘汰-有驾

总体而言,随着车市内卷的持续深入,上述3类车企极有可能率先遭遇危机。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当下的价格战主要冲击的是合资车,但合资车与海外车企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本质上讲,合资车不过是海外车企庞大体系中的一部分,对海外车企整体的伤害有限。所以在未来几年,常见的海外品牌或许一个都不会消亡,反倒是一些我们熟悉的国内车企,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悄然退场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