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反物理撞卡车?三方声明为何难平公众质疑

汽车碰撞测试,本应是守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今却沦为车企营销的“视觉奇观”,甚至引发了一场荒诞的“物理学胜利”闹剧。理想i8与乘龙卡车的对撞事件,赤裸裸地揭示了行业深处的溃烂:当营销凌驾于科学之上,消费者被愚弄,公信力被践踏,这不仅是单一品牌的危机,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集体沉沦。
高速公路上重卡与小车碰撞事故现场,显示“第三轮挑战 重卡对撞测试”。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在i8纯电SUV发布会上,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一段与重卡对撞的测试视频。视频中,一辆2.6吨的理想i8,竟然将一辆8吨重的乘龙卡车撞得“四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而自身却“毫发无伤”。这匪夷所思的一幕,瞬间引爆舆论,挑战了所有人的物理常识。乘龙卡车方面迅速反击,直斥其“严重误导公众”,并扬言保留法律追究权利。第三方测试机构中国汽研也未能幸免,被卷入这场信任危机。最终,三方在8月6日发布了一份“和稀泥”式的联合声明,试图平息风波,呼吁行业“严守自律底线”。然而,这份声明更像是一块遮羞布,掩盖不住汽车碰撞测试领域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和监管盲区,以及车企对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无底线利用。

此次争议的核心,在于其极具煽动性的视觉冲击力与消费者根深蒂固的“物理常识”之间的尖锐冲突。当一辆家用SUV“撞飞”一辆重型卡车,这种反直觉的画面,瞬间击碎了公众心中“大车更安全、小车更脆弱”的朴素认知。这种认知失调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测试信息的高度不透明和非标准测试的“定制化”。理想i8的所谓“超级实验”,并非国际或国内任何一项强制性标准碰撞测试,而是理想汽车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模拟”的自定义测试。当车企在宣传中刻意模糊关键测试条件——例如,卡车是否空载、驾驶室锁止机构是否被预先解除、精确的碰撞角度和速度设定等——这种“选择性披露”便将本应严谨的科学验证,异化为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型营销”。消费者被这种“视觉奇观”所绑架,对营销“剧本”的怀疑自然水涨船高。

汽车碰撞测试的历史演变,从上世纪30年代通用汽车的首次障碍物碰撞试验,到如今C-NCAP、中保研等权威机构日益严苛、细化的测试标准,其核心始终是模拟真实事故场景,并以科学严谨的数据评估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然而,在这百年演变中,也逐渐暴露出被忽视的“灰色地带”和监管盲区。最显著的漏洞在于,当前国内外缺乏乘用车与商用车正面碰撞的统一强制性标准,这为企业“自定义测试条件”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更有甚者,部分车企为追求“五星安全”评级,不惜打造“特供车”——测试车辆在钢材强度、电池固定点等方面与量产车存在显著差异。当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商业模式与车企的营销需求深度绑定,其独立性和中立性便面临严峻考验,沦为车企“自说自话”的帮凶。这种监管的滞后和行业自律的缺失,使得企业能够利用非标准测试进行营销欺诈,从而导致消费者信任的全面崩塌。此次“碰撞门”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是行业沉疴的集中爆发。

要彻底解决汽车行业“碰撞门”暴露出的信任危机与竞争乱象,行业必须彻底告别这种“胸口碎大石”式的表演型营销,回归产品本质与诚信经营。这需要构建一套多方共治的透明化测试与监管体系,并辅以消费者教育。

  1. 监管部门必须填补标准空白。 尤其是在乘用车与商用车碰撞等特殊场景下,应迅速制定更全面、更具强制性的测试规范,并明确所有测试数据和条件的强制性披露要求。任何非标准测试,若用于公开宣传,必须强制性地公布所有细节,包括但不限于测试车辆的改装情况、载重、碰撞角度、速度曲线等,并由独立第三方进行全程监督和验证。

  2. 强化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独立性与公信力。 这意味着要通过更严格的资质认定、更透明的财务审计、更严厉的违规惩戒机制,确保其真正扮演“公正裁判”的角色,而非车企的“营销服务商”。检测机构的收入来源应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车企的委托订单,以斩断利益输送的链条。

  3. 行业协会应发挥真正的自律作用。 制定更具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的贬损性对比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恶意“拉踩”和虚假宣传的企业,应予以行业通报、甚至除名等严厉惩罚,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

  4. 加强消费者教育刻不容缓。 提升公众对汽车安全测试原理、标准差异、以及营销陷阱的认知水平,培养理性判断能力。让消费者能够透过营销迷雾,回归对产品本质和诚信经营的关注。毕竟,最终为“表演”买单的,永远是无辜的消费者。

汽车安全是底线,而非营销的素材库。当碰撞测试回归其科学严谨的本质,当企业将资源与精力真正聚焦于车辆安全性能提升、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与用户真实体验优化,而非哗众取宠的“表演”,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构建起以安全、技术和诚信为基石的良性生态,赢得消费者持久的信任,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否则,每一次“物理奇迹”的背后,都将是行业公信力的又一次崩塌,最终将所有参与者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