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助力新长安进央企百强,赛力斯冲创新榜,汽车圈权力重新洗牌

把长安、赛力斯抬进世界五百强,这事儿还真不是谁家邻居随手买菜那么简单。

谁能想到,昔日的通信老大华为如今搅和进汽车圈,还把引望二合伙人新长安给推成了央企100强队伍里的第73位,把赛力斯(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前小康股份)送进创新百强第73位,再往下,世界五百强名录里都计划提前给他们占了坑。

事情发展到这地步,网友也迷惑:华为怎么比别家主机厂还会造汽车?新长安、赛力斯,一个背靠央企,一个改名前混个脸熟都难,为啥突然齐刷刷飙到榜单高位?

这里头的门道,要么就是操作得足够丝滑,要么背后真有大BOSS级别的资本和资源加持。

但,这一切,难道只是“华为光环”在闪耀,还是整个产业生态的权力重构表象?话说回来,汽车圈今年的风雨,背后真相究竟几何?

咱们聊事儿就从头捋,别急,水很深,分几道细细探。

先说华为这位,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顶流,老大地位都是几代人用真钱砸研发砸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华为就是做手机、基站,NO,华为的野心远不止通信。

全球混得风生水起的高通、英伟达、苹果、英特尔、ARM这帮老外科技巨头,基本没有哪家没被华为死磕致死,谁还记得诺基亚、爱立信辉煌日子?如今(打住,这不是追悼会),反正全球通信老大宝座现在在华为。

还有芯片,说起来更是辛酸史——制裁来了,别人都是“认命”,只有华为玩了好几年“备胎”计划:这不是杞人忧天,这是华为未雨绸缪。

几千亿砸进研发,直接搞成国内唯一一家能在美国制裁下活着出圈的企业,七大巨头都玩不转这套操作。

除此之外,可别以为华为只有芯片专利、5G牛,实际人家全产业链玩透了。

别说在5G、5.5G这块是指环王,什么昇腾芯片、ADS 4自动驾驶、鸿蒙座舱,都是全球能打的存在。

AI和智慧汽车领域,华为的新东西一波接一波,友商都抄作业赶不上。

人工智能这法宝,全世界没几家能和华为对着干。

说AI应用和算力,英伟达、微软还时不时翻车回炉。

更别说造车这块,华为直接带队打擂台——自动驾驶、座舱、芯片、动力全自研,不给对手活路。

咱就说ADS 4这一块,特斯拉的FSD V13、谷歌Waymo都卷不死它。

昇腾芯片,本土供应—没有三星、台积电的外部依赖,能死磕全球产业链(谁懂谁爱)。

华为为什么选长安和赛力斯?这俩到底配得上变身“神车队友”?

得说说新长安这块,背景深、盘子大、野心重,向上冲的决心一眼能看出来。

原先东风、一汽这种老炮央企,在新能源、智能化转型这事儿上,还真被长安超了个身。

注册资本200亿,上市安排都走起,2025年直接硬刚进国资委直接监管的第100家央企名单,央企第73名,面子里子全要。

只要有国资委罩着,政策、人才、资源,想怎么调动就是“说来就来”。

新长安2025年上半年整车销量挂了135万辆的牌,新能源近半,海外卖掉30万辆。

数据很直白,愿景也很疯狂:到2030年冲500万辆产销,新能源占比60%+,海外占30%,到时候体量妥妥是国际大厂。

今年预计全年收入3550亿,差不多490亿美元——这已经稳过《财富》世界五百强门槛(只要309亿美金)。

用网友的话讲,不是你家车厂上五百强,是“途径华为必高攀”。

再看赛力斯,其实前身叫小康股份,曾经混得并不怎么体面。

2020年左右,年度营收艰难破百亿,转型新能源差点儿嗝屁。

后来遇上华为“神助攻”,直接来了一波华丽大反转。

卖车量过40多万台,2024年的时候全靠新能源增速,营收一口气拉到1451亿,利润超过59亿,还分红20亿。

炒股的也知道,市值飚到全国主机厂的第二高,仅次于比亚迪,连恒大那个大跃进都没这效果。

华为助力新长安进央企百强,赛力斯冲创新榜,汽车圈权力重新洗牌-有驾

创新百强排第73名,这可不是“噌热搜”随便来的。

中国企联晒了榜单,评判标准很硬核:发明专利必须100件起步、营收两百亿+、研发强度超过0.6%。

全国一百家创新企业,54家民营、46家国企,赛力斯能占据73号,很能说明问题。

华为助力新长安进央企百强,赛力斯冲创新榜,汽车圈权力重新洗牌-有驾

华为连年蝉联榜首,技术巨无霸名副其实。

回头拆解下,这剧本到底谁在“导演”?

有句话讲“没有任正非的远见,就没有华为今天的一切”。

事情追溯到2019年,全球科技风暴都跟特朗普发动的制裁有关。

美国动用国家机器打压华为、高科技硬控芯片供应链,任正非不慌,三下五除二把车BU(车业务板块)拉起来,人才、资金直接倾斜。

而“重庆帮”很会蹭山东煎饼的热度,长安、小康(后来赛力斯)同时跟进,成为唯一两家始终没有离开华为车BU主桌主机厂。

历史就是这样,鸡贼一点是优势——广汽、北汽搞了一半又撤,要再想回来,估计没席位了。

华为助力新长安进央企百强,赛力斯冲创新榜,汽车圈权力重新洗牌-有驾
华为助力新长安进央企百强,赛力斯冲创新榜,汽车圈权力重新洗牌-有驾

华为、长安、赛力斯,三强联手,华为控股80%,长安赛力斯各吃10%,身家都靠他人抬了个轿子。

抬上去安排榜单,也不能叫做“人脉操作”,其实有硬核成绩撑着。

2025那年,国资委挂网公告,正式认定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也就是“新长安”)为第100家央企,排名第73,曝光度瞬间提高一个量级。

赛力斯在同年跻身创新100强第73名。

两家能做到“走榜”同号,也算有点玄机。网络段子都说,赛力斯董事长睡觉都能憋笑醒,还欠着一屁股的车车没卖出去。

重庆每天都是“难挡的重庆火锅味”,有华为这配菜才有腊味十足的霸气。

新长安的打榜之路,背后其实是自动驾驶力量的崛起和央企体系的集体突围。

华为=科技+政策+市场的三重buff,顶级AI算法+整车软件+芯片,“造车三件套”,哪家主机厂不羡慕?

2025年上半年新长安新能源销量增长幅度接近50%,赛力斯卖新能源问界问界问界,外行都记住这个牌子。

两家一拍即合,政策红利搭台,市场需求助力,高铁一样的提速。

按现在增长势头,2-3年后赛力斯光卖问界就能年销百万辆,营收目标3000亿,净利润150亿到200亿都不是梦。

看似无懈可击,有无隐忧?

“自主研发”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张口就来的。

背后是压倒性专利积累和技术壁垒,硬钢日美欧科技巨头还能赢几轮,还要看产业链补全、全球市场波动以及政策持续加码。

而华为晋级汽车“金主爸爸”,有成功案例,也有流量翻车的风险。

有人担心“造车红利期”结束以后,是不是还会像手机那样“跌落神坛”?或者说,两家企业在“华为离场”的空间下能不能继续独立生存?

说到底,今天的长安、赛力斯,能极速成长为行业领头羊,三大助力不可或缺:

一是华为自己在ICT领域的顶级技术底子和持续高研发投入;

二是长安、赛力斯选择“死磕到底”,从未在关键节点放手;

三是政策背书+行业机遇的合力推动。

而这背后有一点最讽刺——要不是2019年美国的“一纸制裁”硬生生把华为逼进汽车圈,这场盛宴根本来不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敌人的打压就是最好的加速器”。

赛力斯和长安得感谢特朗普帮了一把,得算“神助攻”。

别家主机厂后悔来不及,不如自己埋头干。

元宇宙,汽车AI,软件定义汽车,这些趋势都是未来的方向。

当然,倚仗华为光环短期行得通,想笑到最后,还是得靠自主创新、全球化战略加厚底。

膨胀时谨防骄傲翻船,低谷中也别失了韧劲。

不然,历史车轮压过一切故事。

谁主沉浮,还得看谁笑到终场。

你怎么看华为带队“推榜”新长安和赛力斯,智能汽车下半场会不会诞生更多“榜单神话”?欢迎留言一起吃瓜讨论!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