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件事说起来有点像看电影,但它又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关系到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行车安全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一家挺火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叫理想汽车,在他们新车发布会上,放了一段非常震撼的视频。
视频里,他们家的新款SUV,跟一辆大卡车迎头相撞。
按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小轿车撞大卡车,那肯定是小车吃亏。
可视频里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视频里,那辆理想SUV和一辆看着就挺敦实的乘龙卡车,以加起来一百公里的时速对撞。
就在撞上的那一瞬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那辆大卡车竟然被撞得四个轮子都飞离了地面,驾驶室和后面的货箱直接“分家”了,整个车头翻了过来,正好压在理想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
而作为主角的理想汽车呢,车身的主要结构,比如A柱、B柱这些关键部位,几乎没什么变形,车里的安全气囊也都正常弹出来了,最关键的是,作为一辆电动车,它的电池也没有起火。
看到这个结果,理想汽车的创始人当场就宣布,他们的车是“公路坦克”,名副其实。
这段视频的视觉冲击力实在是太强了,你想想那个画面,一个小个子把一个大块头给撞翻了,这谁看了不迷糊?
所以视频一放出来,立刻就在网上炸开了锅。
特别是很多开卡车的司机师傅们,他们一看就不干了。
乘龙卡车的官方账号下面,一下子涌进来好多评论,大家都在质疑:“这卡车质量也太差了吧?连个SUV都撞不过,以后谁还敢开这车拉货啊?”“这要是路上真出了事,我们司机的命可就没了。”甚至还有人直接把退订卡车的截图发了出来,表示对这个品牌失去了信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被当成“反派”的乘龙卡车也赶紧出来说话了。
他们先是觉得很委屈,说自己这是“被摆了一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
他们认为这个测试的场景,跟咱们平时在路上开车遇到的真实情况差得太远了。
紧接着,乘龙卡车就给出了一个非常正式和详细的声明,这个声明里有几个点特别关键,可以说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理想汽车和做这个测试的机构。
乘龙卡车说,首先,我们卡车的驾驶室是有三重安全锁的,包括保险插销、液压锁和千斤顶,这三道保险就像三把大锁,把驾驶室牢牢固定在车架上。
在正常的碰撞事故里,这三道锁同时坏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次,他们指出理想汽车这次测试,用的是一辆空载的卡车,而且碰撞的角度也经过了精心设计,根本不是常规的碰撞测试,这样做出来的结果,就是在故意误导大家。
最后,乘龙卡车表示,这已经涉嫌非法侵权了,他们的法务部门已经在收集证据,准备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乘龙卡车的这番回应,让很多原本就心存疑虑的网友更加坚信,这个测试不简单。
因为这个结果确实有点违反我们的生活常识和基本的物理学原理。
咱们上学都学过,物体的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理想的SUV,就算配置再高,重量也就在2.6吨左右,而那辆乘龙卡车,即使是空车,也有将近8吨重。
一个2.6吨的车,把一个8吨的车给撞飞了,这就好比一个一百斤的瘦子,一拳把一个三百斤的壮汉打得飞了起来,这怎么看都觉得不合常理。
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理想汽车和那个负责测试的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也坐不住了。
理想汽车先是悄悄地把原来视频里乘龙卡车的车标给打上了马赛克,然后解释说,这辆卡车是他们随机买的,整个测试过程都全权委托给了中国汽研,想撇清自己“拉踩”同行的嫌疑。
而中国汽研也站出来说,我们的测试是符合所有规定的。
但是,当有人追问具体符合的是什么规定,是国家强制标准吗?
他们又说得含含糊糊,只说这是一种“车辆开发验证”,意思就是,这是车企为了开发新车自己做的一种测试,并不是国家统一的、有强制性的安全标准。
这种解释显然不能让大家满意。
后来,理想汽车的产品负责人甚至还在网上公开向乘龙卡车喊话,说:“要不咱们再来撞一次?开直播都行!”
这个“直播再撞一次”的提议,听起来好像很有底气,但其实,这背后可能藏着这次碰撞测试的真正“秘密”。
有懂行的工程师分析,这很可能利用了一种叫做“杠杆效应”的物理现象。
理想的SUV车身比较低,车头坚固;而卡车的底盘很高,重心也高。
碰撞的时候,理想的车头就像一个楔子,精准地“铲”到了卡车车架的下面,把卡车的前部给撬了起来。
再加上卡车是空载的,头重脚轻,在巨大的冲击力下,驾驶室自然就容易被掀翻。
所以,理想敢说再撞一次,可能就是仗着只要复制同样的条件,就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测试视频里说的是“重卡连环撞击”,但实际上,8吨的乘龙卡车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只能算是中型卡车。
真正的重型卡车,重量要超过12吨。
如果当时真的选了一辆满载的、十几吨重的真·重卡来撞,那结果会是怎样,恐怕就很难说了。
就在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真正有分量的角色登场了,直接让整个事件发生了转折。
这个角色就是乘龙卡车的母公司——东风汽车集团。
东风集团是什么来头?
那可是我们国家汽车行业的巨头之一,是大型国有企业。
在一次发布会上,东风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公开表态,说集团“全力支持东风柳汽依法维权”,并且明确反对现在行业里这种“内卷式”的恶性竞争,强调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建立在真实、科学、合规的基础上,而不是靠制造话题、引导舆论来博取市场关注。
东风集团的这番话,虽然说得比较委婉,但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
这已经不单单是两个品牌之间的商业纠纷,而是上升到了维护整个行业秩序和商业道德的高度。
果然,东风集团一发声,之前还很强硬的理想汽车和中国汽研,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再也没有了新的回应。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了一杆秤。
这场风波,也让我们看到了汽车安全营销背后的一些乱象。
有些所谓的碰撞测试,可能已经不再是为了检验车辆的真实安全性,而是变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
测试机构可以根据车企的要求,设计出“客户赢、对手输”的剧本,碰撞的角度、速度、车辆的状态都可以人为设定,再配上专业的拍摄手法,制造出抓人眼球的效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营销。
这次事件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汽车碰撞测试是我们买车时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任何碰撞测试都必须严肃、严谨、科学,不能沦为商业炒作的工具。
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契机,推动我们国家的汽车碰撞测试标准更加完善、更加权威、更加透明,特别是填补上乘用车与卡车碰撞这类现实中时有发生的事故类型的测试空白。
只有这样,我们消费者才能在买车时获得真实、可靠的安全信息,汽车企业也才能在一条健康、公平的轨道上竞争和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