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买辆车,尤其是新势力的智能电动车,最怕什么?最怕的不是贵,最怕的是“开着开着,心里一点底儿没有”。都刷得满屏的小米SU7,刚上市那阵儿,朋友圈里全是“价格屠夫”“体验吊打”的赞美。当时我心里就打鼓:这车真就那么完美?能完美到一点小毛病没有的地步?
没过几个月,这不,小米SU7召回了11.7万辆,这数字搁别的品牌,堪比一场大地震。“召回”,在中国消费者脑子里什么概念?表面是负责,真实点讲,是“我们先出锅了,您别着急,我们修”。可是小米这波到底是“亡羊补牢”,还是“侥幸破摔”?消费者买单的时候,能不能心安理得,真就成了个问号。
大家都在问:智能驾驶出错,还能买吗?有几个关键问题,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为啥召回?市场监管局文件说了,主要就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某些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驾驶员没跟上操作,就容易出事。说白了,这不就是“你把方向盘交给AI了,其实AI该盯眼的地方瞎了点”,可偏偏你又信了它?
咱细品哈,为啥现在大家买个电车都恨不得有智能驾驶?图啥?图的是省心省力、科技感,觉得未来要来了。可未来背后,这技术,有多靠谱?这次是OTA推送升级,动动手指头后台就改错,可你敢保证下次不会再出个新场景的“极端”?智能驾驶就像新手司机,电子脑袋瓜儿一年能开一亿公里没问题,但也总有没见过世面的那一刻。
至于有网友说“这不就是正常升级吗,每年都有召回”,我倒觉得,这事儿没那么轻描淡写。普通召回修一下门把手、发动机,真车出问题了你踩一脚刹车不就完了。可现在,智能驾驶出了问题,AI帮你踩个空、判断失误,很可能直接一命没了。技术的加速度,本质上是风险也在加速度。
还有人说,小米不是才上市第一年吗,犯点错可以理解。可你想想,上市之前还夸得多天花乱坠,说自己实验场地跑了多少多少公里,数据多么多么牛。可再靠谱的测算,凭啥挡住每个“极端情况”?你家门口那段下坡转弯,能跟实验场地一样吗?所以出问题,不是意外,更不是谁的黑天鹅,而是技术天生就有的“盲区”。
再说回那个铜陵的事故,三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想体验一把“未来汽车”。结果还是被现实拍回来了。事后小米说“系统检测到了障碍物,并减速了”,但最后还是撞了护栏烧起来。这事情到底责任在哪儿?自动驾驶、智驾打折了,你作为驾驶员能不能及时介入?你敢说所有人都能做到时刻警惕?现实是,大部分人已经被这套智驾呵护得有点“科技依赖症”了。
而且,小米火得什么样?一车难求,大家抢着买。不夸不黑,这实际也是消费心理的缩影——人们对新科技盲目乐观。出事了吗?出事了,可买车的热度依旧。谁在给小米美化?谁在推一把?是市场本身的“盲信”。咱得承认,大浪淘沙的时代,早买点“未来概念”,总感觉安全带系得更牢,但真安全了没?谁说得准啊。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这事以后,小米SU7还能买吗?还信得过吗?
我给你们三句话,供你(三思):
第一,召回是车企进步的表现,但本质是“有错必须改”。关于智能驾驶,要记得“辅助”是“辅助”,不是“甩手掌柜”。别真的把路交给机器,自己脑子省了。咱不是在实验室,也不是活在极端理想国,路上的“极端情况”天天有。
第二,不光小米,所有新势力车厂都得警醒。别天天刷屏吊打谁谁谁,真想活得久,靠的不是堆配置,是对技术底线的高标准敬畏。OTA可以推,代码能升级,可面对现实的勇气才是核心竞争力。你今天智驾出问题召回,明天某某家搞不定电池自燃也得认。闭门造车这四个字,现在得反过来了,“开门补课” 谁都逃不了。
第三,消费者得学会“技术冷静症”。新玩意不是都能随便试,试错成本你得衡量。别让“智能”两个字成了舒适区,觉得上车闭眼就能到家。你本来想着是送你去远方,真不小心就加快了去“极远的远方”?你说可笑不可笑?
这时候有人说,那你不让买电动车了?咱不至于这么极端。实话说,汽车行业进步,每个人都得边学边用;新技术本来就需要踩过坑、修过路才成熟。只不过,这个过程,别指望一帆风顺——尤其是那种你命交给算法的时刻,哪怕智能再强,也不如“手心里紧张”来得实在。
小米SU7之所以被热捧,既有“雷总光环”,也有消费降级下的新选择。但当你把希望全部放在智驾这只“新鞋子”上面,千万记得时不时瞅瞅里边是不是有沙子。召回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把召回当成例行公事,忘了最初的那份警觉。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子的。技术变革的路上,没人能保证零失误。关键是每次失误后,这个行业能不能长记性。小米也好,蔚来也好,哪怕特斯拉,过去的每一次“OTA修补”,背后都是一次一次的“真金白银换教训”。几条人命,几家企业的声誉,到头来教会的,不仅是造车的人,更是要开车的人。
以后你要不要再买小米SU7?答案不是让雷总或者谁替你拍板,而是让你明白手里的方向盘再先进,拐弯那一下,还是得多看一眼,多留个心眼。因为啊,只有你自己,永远才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小米车又便宜又酷,这是真的。智能驾驶也许是未来,但现在——它还只是一只刚学会走路的“小马驹”。它会摔跤,也许正好摔在我们身边。咱们要的不只是兜底方案,更是走在技术前面时那份敬畏。会用才叫科技,用死了,只能叫个笑话。
车得开,路得走,但方向盘——还是得紧紧捏在自己手里,这,才算活明白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