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电动车月销难破三位数,灵悉L卖到194台已是巅峰
家门口那条老街,每天早上都能看到隔壁李师傅拎着工具箱出门修车。前两年他还总抱怨油车机脚垫容易坏、变速箱漏油,现在话题慢慢转向了新能源。说起日系品牌,他只摇头,“现在买电的,谁还看本田?”
其实身边不少亲戚朋友,尤其五十岁往上的叔伯们,一直对日系燃油车有点执念。本田雅阁、CR-V啥的,在他们眼里就等于省心耐用。但轮到买电动车,他们反而迟疑了。我表哥去年想换辆纯电通勤,看来看去,本田e:NS1没入他法眼。他嫌这车外形像极了XR-V,就是“套个壳”,轴距2610mm不大不小,还号称新平台,其实底子还是老那一套。
更尴尬的是配置。我记得当时销售跟我唠,说e:NS1最低配17.5万起步,不带L2辅助驾驶。问了一嘴有没有全景影像,他愣住半天,说要加钱选装。我心想,这都2024年了,还这么抠?邻居小刘刚提比亚迪元PLUS,人家13.98万起步,比你空间大、动力强、续航长,智能化也全。这差价放在谁身上都觉得别扭。
再聊回销量——今年6月统计下来,本田旗下所有纯电车型加一起才781台,其中灵悉L最能打,也不过194辆。群里有个老司机开玩笑:“卖得最差那款,一个月就卖出去一台,是不是厂家自己内部消化掉的?”听着好笑,但细琢磨是真扎心。
灵悉L这车12.98万起步,看似便宜些,可360度影像、自适应远近光灯这些功能一样样地要掏腰包选装。有一次和技师王哥闲聊,他说后悬挂还是扭力梁结构,“过减速带咚咚响,不如独立悬挂厚道。”外观设计嘛,有人喜欢有人嫌怪,我看朋友圈调侃叫“未来感太超前”。
去年本田搞出个“烨”品牌,宣传海报字体闹乌龙,被群友拿来做表情包,新品还没上市先被吐槽惨兮兮。不久又推S7和P7两款新纯电SUV,一开始定价25.99-30.99万元,那阵子4S店冷清得很。据销售顺嘴一提,第一个月就降到19.99万上下,全系搭载宁德时代的三元锂,但高阶智驾系统依然没有标配,只给8155芯片跑基础功能。“你要真图性价比,这价格搁自主品牌早买顶配去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本田之前也试过跟国内合作造纯电,比如广汽本田EA6。当初EA6用的是广汽埃安S同款架构,连LOGO都是广汽自己的,只在尾部贴个“广汽本田”。售价却自信地飙到16.78万,比埃安S贵好几千块钱。“同样的钱为啥不直接买原版?”这是我们维修站的小陈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偶尔还能听见一些冷知识:比如e:NP1据说主副驾座椅通风只有高配才有,而且夏天开空调耗电明显增加,有位北方朋友反馈冬季续航掉得厉害。他吐槽道:“我老婆每天接送孩子,上下班来回40公里,到周末显示剩余不到100公里,总担心路上趴窝。”
还有件事挺让人哭笑不得——某次微信群里讨论保养问题,有个人晒账单,说首保免费但第二次换刹车片花了八百多,还被告知必须用原厂零件,否则影响质保。这种“小坑”,不少老用户都有共鸣吧?
其实圈内流传一句话:燃油时代积攒下来的金字招牌,在新能源市场根本站不住脚。本以为靠发动机技术混饭吃几十年,如今碰上国产卷价格卷配置,再端着架子可没人理会。还有一次,我去二手市场溜达,无意中发现一辆准新的e:NS1挂牌半年无人问津,经纪人悄悄告诉我:“现在收这种库存压力太大,你懂的。”
最后顺嘴提一句,据说最近东莞那边有人低价甩卖库存极湃系列,但愿别砸在手里喽。本田啥时候能把姿态放低点儿,把配置堆足,把价格拉下来?唉,也许哪天真撞见邻居王姐骑着她的新极湃路过楼下,我再追问她体验咋样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