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车企加一起,利润勉强追上宁德时代

“金九” 之际,主流车企今年上半年财报出炉。智能车参考统计了 14 家以乘用车为主的已上市车企 / 品牌(极氪在吉利集团内,奇瑞未正式上市,未单独呈现),发现行业上半年走势微妙。

三大车企加一起,利润勉强追上宁德时代-有驾

从销量看,多数主流车企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自主及传统品牌中,比亚迪和上汽领先,上半年销量双双破 200 万大关,同比分别增长 33% 和 12.4%。吉利冲进前三,上半年销量 140.92 万辆,增速达 47%。长安、北汽、长城汽车销量也有所上涨。新势力品牌里,零跑是最大黑马,上半年交付 22.17 万辆成新势力销冠,同比增长 155.7%。小鹏和小米汽车增速惊人,分别增长 279% 和 134.20%。蔚来和理想也有增长。14 家车企上半年共交付约 1102 万辆,同比增长 14.7%。

销量增长带动营收提高。收入最高的是比亚迪、上汽和吉利,上半年营收分别为 3712.8 亿元、2995.88 亿元、1502.85 亿元。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小米汽车、零跑、小鹏。14 家车企上半年累计营收 1.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

然而,净利润方面,多数车企利润下滑。14 家车企上半年合计赚 255.73 亿元,同比降低 21.0%。只有比亚迪、赛力斯、理想净利润上涨,零跑扭亏为盈,小鹏和小米净亏损大幅收窄。最赚钱的三家车企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5.1 亿元、92.9 亿元和 63.37 亿元,三家合计 311.37 亿元,追平 “宁王” 宁德时代上半年的 304.9 亿元净利润。从市值看,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当前市值约 1.28 万亿,不及宁德时代的 1.75 万亿。

这不禁让人疑问:卖车真的不如卖电池?差距背后并非简单的 “车企不如电池巨头会赚钱”。宁德时代利润源于技术壁垒和行业龙头地位。新能源潮流下,电池需求大,“宁王” 凭借积累的技术和产品,成为主流车企电池首选,是全球动力电池第一供应商,有规模效应和议价能力,能保持毛利水平。

而车企不同,造车是重资产行业,研发、生产等环节都烧钱。车企利润依赖规模、品牌和成本控制。新能源时代竞争激烈,入局者众多,各细分市场都在价格上竞争,利润率难稳定,更难一家独大。所以,卖车和卖电池盈利模式不同,不能简单说卖车不如卖电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