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英国政府官宣了一件大事:掏10亿英镑(约95亿人民币)支持中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AESC),在桑德兰建一座超级电池工厂。
这是英国史上对电动汽车产业最大手笔的一次投资,直接让当地电池产能翻了6倍,每年能造出10万辆电动车的电池。
消息一出,全球汽车圈炸锅——中国技术,怎么就成了英国脱碳转型的“救命稻草”?
早在2021年,远景动力就和日产汽车联手,在桑德兰搞了个“零碳工业区”,把造车、造电池、发电甚至电网系统全包圆了。
2022年,第二座电池工厂开建,原计划2025年投产,产能12GWh。现在有了英国政府的百亿注资,进度直接拉满,连渣打、汇丰等国际大银行都抢着掏钱。
按这速度,明年英国街头跑的电动车,每10辆里可能就有1辆装着“中国芯”。
英国砸钱给中国公司,看似“送钱”,实则自救。
脱欧后,英国汽车业一落千丈,去年塔塔集团(印度)刚拿到40亿英镑建厂,现在又拉拢远景动力,明显是想靠外资重振本土产业链。
远景动力在日本、法国、美国早有工厂,全球市占率稳居前十,连法国总统马克龙都夸它是“绿色经济救星”。
这次英国工厂用上最新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比主流三元锂低20%,续航却更强。有业内人士算账:用这种电池,国产电动车价格能再砍3万——难怪英国押宝中国。
桑德兰本是英国“铁锈带”,工厂一开直接新增1000个高薪岗位,流水线工人年薪涨到30万人民币。
当地人说:“以前挖煤,现在造电池,总算不用背井离乡找活儿了。”
欧盟去年对中国电动车加税,英国却反手给中企发补贴,背后是“脱碳竞赛”的角力。
英国计划2030年禁售燃油车,没中国电池根本玩不转。
这场百亿合作,表面是工厂落地,实则是全球能源话语权的暗战。
当中国电池从“跟跑”变成“领跑”,普通人最该关心的或许是:电动车价格战,是不是要打到欧洲家门口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