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理想i8:被自己“教育”的理想用户与纯电的惊喜
周末,理想i8全面亮相理想展厅。我混在人流中观察,发现一幕颇具讽刺色彩:不少消费者原本只打算看看理想L7或L8,对纯电没兴趣,甚至没意识到理想已出纯电车型。可他们驻足于i8后,一圈对比下来,核心观感只有四个字:有点懵了。原本笃信“增程无忧,油电合一”的坚定信念,居然被理想自家产品当场摇晃了。
理想用户为何“归理想自己教育”?其实这就叫做最佳教育发生在自家展厅:直面自身产品进化带来的断代感,无需销售劝说,用户只需亲眼对比,就会在设计、空间、精致程度上明确感知——纯电版本,在第三排空间与整体观感上吊打增程。
将L8和i8摆在一起,立刻有种三年时代跨越的既视感。i8造型更低矮时尚,A柱倾斜,星环灯大胆地成了前脸新标志。MEGA式曲线拉高了车顶,从A柱到D柱的黑色长窗提升了整台车的层次感,无形中戳中中产家庭对于档次的渴求。至于轮廓细节,前轮极致向前,带来夸张轴距与更“前卫”A柱;超长后窗让第三排窗景豁然开朗。SUV外观设计兼顾审美大众,尾部比MEGA更易接受。
内饰熟悉中见细腻:和MEGA一脉相承的环抱式设计,色彩分层,星环氛围灯增加质感。前后贯穿的中控储物区域野心勃勃,杯架、手机槽、储物格一应俱全。大沙发3.0坐感厚实包裹,二排零重力、第三排可调角度、全员加热通风,配置尽显诚意。前后大屏,操作顺畅,娱乐办公两者兼得。
不过,i8的“降维打击”显然在于底盘与空间架构。得益于新一代800V纯电平台,底盘轻薄,地台低到近似轿车,抬脚轻松、上车优雅。进入三排,不见L8“二进三”时的地板台阶,第三排地面纯平,头部空间从一拳升级到两拳。腿脚无拘,久坐也不局促。座椅H点调整带来大腿、腰部与腿部支撑的全面进步。与L8和MEGA对比,舒适度分别是59、89和95分,i8不再是妥协下的“凑数三排”,而是真正的常用舒适第三排。
小细节不能忽略:相比L8第三排大面积毛毡侧饰,i8用料更讲究、窗户更大。某种意义上,理想拿自己最热卖的增程车型做靶子,把用户教育得服服帖帖——“50分到90分”,不是小进步,是大跨越。
当然,不止理想自己卷,有乐道L90“搅局”。一时间多店对比现象增多,不少客户干脆两家先后交小定,权益全抓手里,随时选。剔除粉丝战,我更关注实用对比:这两辆车都把6座SUV市场玩“疯”了——都不再是5.2米“巨无霸”,而是5.1米精致空间派。内部三排空间都不是妥协妥协再妥协,而是舒适三排。
至于工程思路,乐道L90靠240L巨大前备厢+深得过分的后备箱,提前锁定“6人10箱”、多孩出行刚需。i8则凭极短前悬、超大乘员舱,把L9级空间塞进比L8还紧凑的车身内,再顺手捎带一个设计进化。两车都是纯电高压平台+一体压铸底盘,把第三排与插混/增程间的空间拉扯甩成了天壤之别——油车不过是过渡,纯电才是终极王道。
优势侧重各异:乐道L90胜在覆盖全国的换电体系、容量惊人的后备箱;理想i8更“卷”在智驾辅助与大屏“内卷”之上。配置上,二者高配部分可能有所重叠,但各自定位鲜明:一个是空间魔术师,一个是内饰体验狂魔。增程、插混这波被吊打已成定局,销量预期乐观,一个主攻实用、一个主打智能,分庭抗礼。
结语是什么?很简单:纯电确实是新能源的终极进化形态,不论空间、舒适度还是体验,实物说服力胜过千万文案。用户对油车的执念,还需产品以实际“吊打”来亲手瓦解。理想这一课,没靠外部竞对,自己把自己的老用户“教育”了个彻底。
图文/张局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