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量产人形机器人掀热潮,国内50亿扶持背后,这些概念股强势崛起!

人形机器人板块最近又躁动起来,引发了不少股民的关注与讨论。翻开行情软件,发现不少相关概念股一周内房价涨幅超过15%。有人认为是概念炒作,泡沫又来了;也有人拍着大腿兴奋地喊:“坐稳了,主升浪来了!”但到底有没有主升浪,还得看实打实的逻辑支撑和基本面表现,从最新消息来看,这次的火热可不是“空穴来风”。

特斯拉量产人形机器人掀热潮,国内50亿扶持背后,这些概念股强势崛起!-有驾

10月刚开始,特斯拉一手就掀起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狂潮。10月12日,特斯拉正式对外官宣Optimus 3.0版本的量产计划:从明年一季度开始小批量生产,年产能目标竟然直冲10万台。这消息一放出来,供应链上不少企业就“炸锅”了。供应热管理系统的三花智控,三季度订单直接飙升60%。紧接着,连做机器人精密结构件的领益智造,也赶紧新增了两条生产线来迎接接下来的超级需求。

再看国内层面,政策的东风这次也强劲得很。9月18日,工信部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前实现80%的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同时向研发企业提供最高20%的补贴政策支持。紧接着10月中旬,发改委又砸下了50亿专项基金,直接助推行业创新,圈里很多分析师都默契地说:特斯拉和国家政策这两股推动力一上来,人形机器人板块的崛起已经不是一句“概念”能解释清楚的了。

当然,这股风刮起来,少不了几个核心标的企业的实力加持。只有真正拿实力说话的公司,才能被称作行业中流砥柱。

比如开头咱们提到的三花智控,绝对是特斯拉的大腿型“铁杆供应商”。它的热管理模块技术独步全球,不仅能把机器人关节的温度控制在±2℃以内,还比同行节省15%的成本。如今,其全球市占率已经超过45%,特斯拉之外,还给波士顿动力、优必选供货,这岂是炒作出来的数据?

再比如绿的谐波,它在“关节心脏”谐波减速器领域硬生生杀出血路,打破了日本长期垄断,坐实了国产替代担当。而且它的产能提升速度之快,让人感慨果然是随着市场需求走的真实干货。对于机器人最重要的一环零部件,别人缺芯少将的时候,绿的谐波却早早跟上了特斯拉的进度,厉害吧?

还有江苏北人,一个主做整机集成的“老实孩子”。虽然目前盈利尚在爬坡期,但它凭借新一代成本便宜又实用的整机原型机——北人G1,一下抓住了的眼球。不说别的,25万一台的单机成本比特斯拉便宜了5万,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能搬运、能打扫,甚至还能装配,这样的全能型助理,哪个车企不心动?

柯力传感的六维力传感器,则是真正的“指尖艺术”。助力机器人手部感知周围力量变化,还能感应物体软硬,这是迈向未来机器人的必备项目,谁能想象以后机器人做饭时,揉个面团都能精准到位!而兆易创新的存储芯片,则是机器人强大“记忆力”的保障,尤其是其NOR Flash芯片,能在-40℃到85℃的极端温度下稳稳运行,重庆的夏天还是西伯利亚的冬天都不叫个事儿。

听到这,各位吃瓜群众突然醒悟,这回人形机器人板块确实底气十足,“订单+技术”双保险,贬值减震都显得厚实了些。加上政策如虎添翼,特斯拉带队起舞,说明产业链似乎终于窥见了商用的希望。不过市场经验也告诉我们,凡是有大行情的地方,也总会埋伏着一堆滥竽充数的“伪龙头”。有的企业号称要做机器人,结果连基础部件研发都没影儿,赚了钱的铁定是炒概念的游资,接盘的事儿自然留给了高位上车的人。

股市这东西嘛,心态得好,思路得清。跟着政策趋势走固然没错,但投资人行动之前,还是要先把逻辑梳理清楚。简单点说,选股可以考虑“三看大法”:看客户、看订单、看技术。头部客户有木有、订单增长OK没,研发投入够不够坚挺?如果全都合格,那短期涨跌不重要,跟着它的基本面成长大概率错不了。

投资就像开车,刹车和油门同样要分清。走得快的时候,用点理性看清路况,才是长路漫漫的胜利之道。特斯拉能否带着这条赛道走向辉煌,也许尚需时间验证,但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遵循规律、注重实力,始终是投资者的压舱石。毕竟,莫被“概念”迷了眼,这比人形机器人自己变真人都难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