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续航170Km颠覆行业认知

红旗H5 PHEV的“170公里纯电续航”:这事儿看着挺吓人,拆开来聊聊

最近,红旗H5 PHEV刚上市,刷屏的不少,亮点也确实够多。尤其是那个“纯电续航170公里”的数据,一出来就炸了。170公里,这在插电混动里是什么概念?很多人直接说:“这不就是纯电动车级别了嘛!插混做到这个续航,真的合理吗?”还有人跟着担心,“是不是插混技术已经在卷疯了?靠堆电池硬拼续航,这样搞靠谱吗?”

纯电续航170Km颠覆行业认知-有驾

乍一看,这事儿确实不太正常。插电混动的普遍纯电续航基本在50到100公里,超过100公里的都算拔尖,170公里直接甩开同行一大截。但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说它卷疯了、玩命了,先捋捋这个数据背后的东西。

纯电续航170Km颠覆行业认知-有驾

先说销量和市场。红旗H5本身是个热销车型,尤其在国内中高端市场,买它的消费者普遍喜欢“豪华感”和“舒适性”。而插混版本的红旗H5 PHEV,从价格到定位,都挺聪明:先享价15.98万,打的是新能源普及化的策略,给出了长续航、快充、智能化这些标配,目标显然不是传统混动,而是想抢纯电市场那部分“想尝鲜但又怕里程焦虑”的用户。

但是,这个续航数字一摆出来,很多人开始质疑了。170公里的纯电续航意味着电池容量得做到至少18.4kWh甚至更高,对于插混来说,这个电池规模已经非常接近小型纯电车了。插混车堆这么多电池,会不会导致成本飙升、整车利润压低?更别提红旗还打出了4万元置换补贴、终身三电质保这种优惠,听起来是一个字——烧钱。

纯电续航170Km颠覆行业认知-有驾

这一点,确实值得拆开看。先看红旗H5 PHEV的结构成本问题。混动车型的研发成本,是个能把人吓到的数字。一汽红旗在这款车上投入了“鸿鹄”混动系统,就是全新的1.5T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5.21%。这是什么概念?行业里普遍发动机热效率在40%上下,超过45%几乎可以说是技术天花板了。再加上电动机的电机功率168kW,峰值扭矩340N·m,这套系统的技术含量显然不低。

技术高,成本就不会便宜。再加上电池的容量选项,18.4kWh和23.9kWh,红旗在插混车里的电池堆料已经是“豪华配置”。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虽然比三元锂低,但一块容量这么大的电池,成本还是会拉高不少。所以从成本结构上看,这车确实是一种“重投入”的玩法。

纯电续航170Km颠覆行业认知-有驾

那利润呢?看价格就清楚了。15.98万起售的红旗H5 PHEV,明显是压低了价格,抢的是性价比优势,目标是市场份额。从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这已经不是利润为王的时代,而是技术铺开抢市场的阶段。红旗这次的策略非常明确:宁可毛利低,也要抢到用户。

那问题来了,毛利低了会不会赔钱?这得分两头看。一方面,红旗是传统车企,长期以来燃油车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健,并没有像新势力车企那样长期烧钱。另一方面,插混车本身对车企盈利能力的拉动比较特殊。新能源车的账期一般比较长,但插混车因为油电结合的特性,卖给用户后续的维护成本压力会小一点,整个生命周期的盈利水平会比纯电动车略高。红旗H5 PHEV的战略投入,风险其实没那么吓人。

纯电续航170Km颠覆行业认知-有驾

再看看同行。插混领域的新势力车企,比如理想、比亚迪,确实也在往续航和性能方向极限加码。比亚迪甚至已经推出了插混续航超200公里的车型。而传统燃油车企像长城、吉利,也开始在插混领域向纯电近似的性能靠拢。可以说,这170公里的续航并不是红旗一家在硬卷,而是整个插混市场的技术天花板正在被不断拉高。

那插混车的“重投入”模式合理吗?其实还算有章法。一方面,插混技术的研发成本高,但它有个好处——不完全依赖电池,油电结合的设计让车企可以灵活调整技术结构,缓解纯电技术线的压力。另一方面,插混车的用户群体广泛,既能服务新能源政策目标,也能满足部分消费者对续航和充电便利性的需求。

纯电续航170Km颠覆行业认知-有驾

回到红旗H5 PHEV,这款车的核心战略其实并不复杂。它靠长续航、快充、智能化这些技术卖点抢市场份额,目标是成为插混领域的标杆。它的投入看起来吓人,但并不是乱花钱,而是一种战略性布局。对红旗这样一个传统车企来说,插混车的研发和推广,既是它在新能源市场的一次试水,也是对未来技术方向的一次练兵。

所以,这170公里续航,看起来很离谱,但拆下来其实也没那么危险。插混车的技术线可能会越来越接近纯电车,但背后是市场需求倒逼,也是车企主动选择的一条技术进阶路。要紧盯的,不是续航数字有多吓人,而是红旗H5 PHEV未来能不能让这套模式走得通,持续跑下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