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车企活动盘点!比亚迪又“官降”,合资车企没诚意?
近的汽车市场新闻点真不少,小米汽车的YU7和法拉利有点那个,长城汽车魏建军直言汽车圈有恒大,只是还没有爆雷。“雷”还没爆,比亚迪这边扔出的炸弹倒是先响了。
比亚迪旗下的王朝网和海洋网同时推出“618”限时促销活动,王朝网、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加入降价阵营,高直降5.3万元,海鸥智驾版来到5.58万元,秦PLUS DM-i智驾版只需6.38万元。降幅高的是海豹07DM-i智驾版125km精英型官,直降5.3万元,限时一口价10.28万元。一时间,网上声讨比亚迪的帖子铺天盖地,说的多的是这种降价举措是不当竞争。
不当竞争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常见的不当竞争行为包括假冒行为、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不正当有奖销售等。要判断比亚迪618大促是否为不当竞争,可以从其促销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分析。眼光扫一遍,大家都会将目光停留在“低价倾销”上,毕竟,其他的违规行为在这次促销中是没有的。
需要说明一下,这次官降充其量就是官方对经销商暗降的认可和确认。现在的自媒体很少逛店了,根本就没有掌握一手材料,看到这次降价就大惊小怪。在此之前,比亚迪经销商基本上是按照这个价格卖车的。
言归正传,比亚迪这次杀伤力极大的大规模降价,到底是不是低价倾销?肯定不是!为什么呢?但凡看过比亚迪今年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后就会发现,其单车利润在9000元左右,降价不过是少赚点而已,和低价倾销没有半毛钱关系。即便是这么低价销售,比亚迪还有利润,只能说其全产业链的底子太厚了。这和玩换电的新势力企业卖一辆亏一辆截然不同。如果硬要抠字眼,这家企业才是低价倾销,因为它从一出生,就是赔钱卖车。如果较真起来,我相信,那些传统车企,无论国企还民营企业,剔除燃油车,单就新能源车板块,还真没有哪家车企敢说自己盈利的。这些企业难道不是倾销吗?不能总给别人算账,自己不算账啊?
这就是为什么比亚迪降价,其他车企不是阴阳怪气就是向有关部门打报告,说是无底线内卷。低价倾销肯定不存在,这么低价肯定剥削供应商了?各位看官,现在的经济形势,有单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还有不错的利润,想挤进来、等着“被剥削”的供应商大把大把的,都什么年代了,还会有被迫无奈的吗?再者说,比亚迪的账期可不算长啊!
中国车企明显太多,但又都是地方经济的支柱,毕竟产业链上的工厂和工人都要吃饭,这就造成地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保护。说是内卷严重,其实这才是充分市场竞争,不是所有的车企都能活下来,这个简单的道理,有些企业就是不认命。市场经济几十年了,优胜劣汰再正常不过了。看看美国、日本、欧洲,现有的车企一只手都能数清楚,为什么我们就需要两位的车企存在呢?为什么不能让好的企业活的更好呢?一定要头部车企沦为平庸,我们才高兴?“不患寡,患不均”,这种看不得别人好的思维,也该换换了。
作为一家年销量400多万辆的车企,即便是缓慢行驶都不可以,更不用说停滞不前了。只有将年销量稳定在500万辆,才能保证这个庞然大物正常运转,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降价是企业自身市场行为,用市场的方法解决市场问题,挺好!
今年618炸的锅甩给了比亚迪——别人卷电商,它直接卷死同行!魏建军前脚刚骂完"价格战害行业",比亚迪后脚就把秦PLUS砍到6.38万,汉补贴完14.38万,唐DMI七座SUV更是跌破15万。网友戏称:“魏总说话带风,比亚迪降价带刀!”这边老车主摸着钱包喊“心凉”,那边准车主盯着价格喊“真香”。一场降价,撕开的不只是车企的遮羞布,更是普通人的矛盾心理:早买是韭菜,晚买怕抄不到底,这届消费者太难了!
刀刀见血的价格战,割疼了谁的肉?比亚迪此轮的降价举措堪称凌厉非常。6万多的秦PLUS直接把A级车市场捅了个对穿,14万的汉更是把“中产标配”打成了白菜价。有网友算账:“买汉的钱,以前只够买卡罗拉高配!”但老车主群里早就炸了锅,去年30万提唐DMI的大哥直接发朋友圈:“现在省下的钱,够给我车烧纸了!”车圈销售暗自吐槽:“如今,客户一进门,开口便是‘明天还降吗?’”价格战打到这份上,买车跟拆盲盒似的——今天签合同,明天就可能血亏五千。更惨的是合资品牌,某日系4S店销售直言:“领导连夜开会,现在卖一辆亏两万,不卖亏房租,这还怎么玩?”
有意思的是,网友吵得越凶,比亚迪订单涨得越疯。有刚毕业的95后晒订单:“管它割不割韭菜,这价格还要啥自行车?”但也有人担心:“今天降5万,明天会不会偷工减料?”翻翻社交平台,阴谋论都出来了:“长城当年黑比亚迪油耗造假,现在比亚迪这是报仇呢!”这场价格狂欢,到底是谁的救命稻草?看着比亚迪订单刷屏,有人拍腿叫好:“就该卷死那些躺着赚钱的合资车!”可转头看看二手车市场,三个月前买的汉已经贬值40%,车贩子叼着烟冷笑:“新能源车?收一辆亏一辆!”
更魔幻的是,有网友扒出五年前魏建军说“SUV不做到世界第一不改名”,现在看着比亚迪把SUV价格砍到膝盖,不知魏总要不要连夜改名?这场降价大战荒诞的莫过于——消费者一边抢着当“韭菜”,一边骂着“镰刀太快”,而友商们集体上演《活着》汽车版:“降是死,不降也是死”。
所以问题来了:你是支持比亚迪继续“价格屠城”,让老百姓提前开上白菜价豪车?还是担心这么疯卷下去,后全行业只剩一地零件,连修车都找不到厂家?(评论区已开启,聊聊你站哪边?)
比亚迪618全系大降价,降幅太狠了,多款车到了五六万的水平,如海鸥,海豹05,秦PLUS等。这可并非什么库存车,而是今年春季刚刚发布的智驾版,也就是带有高速辅助驾驶能力,这可让目前合资燃油车怎么活。还有更加主流的中型轿车/SUV,如海豹07,宋PLUS,秦L,宋PRO,宋L,价格都到了10万以下,或者10万出头。这样的价格,对于目前销售还能过万的燃油车是个巨大打击,合资燃油车同级车多数都还在十二三万以上,但产品力跟比亚迪这些车没法比,基本是功能机水平。
比亚迪这次降价,对国内新能源同级车也带来不小压力,如长安深蓝/启源系,奇瑞风云系,吉利银河系,广汽埃安,北汽极狐等。比亚迪降价,无论对于合资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都是生死之战,只要还想留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牌桌上,都没有不跟的道理。并且从降价的幅度和覆盖的车型来看,重点是DM-i车型,也就是插混车,或许低续航里程的小型车,降价后都是对竞品保持了绝对的优势。但中高端纯电车价格优势还是很有限,如秦PLUS EV售价9.38万,元PLUS售价10.38万,宋L EV价格16.48万,宋PLUS EV售价11.78万等,价格有优势,但是没有绝对优势。在十万元以上纯电车领域,也正是比亚迪的短板,销量大多不高,过万的车型很少,纯电车价格攻势应该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