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一个比一个能打,配置堆得跟小山似的,技术讲得天花乱坠的时候,那些传统的豪华品牌好像一下子变得“安静”了不少。
就拿奔驰来说吧,最近2025款的GLE 350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到店了。
很多人心里可能都会犯嘀咕:现在我手里攥着七八十万,是该去拥抱那些屏幕比我还多、加速比跑车还快的国产新势力,还是继续信赖这颗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三叉星徽?
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
今天,咱们就拿这台新款的GLE 350当个例子,把它里里外外看个通透,聊聊它到底还有多大的吸引力。
咱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外观说起。
这台2025款的GLE 350,你第一眼看过去,绝对不会认错,还是那个稳重又大气的奔驰范儿。
不过,这次改款,设计师在前脸上玩了个新花样。
那个大大的进气格栅,里面不再是简单的几根横条或者一块黑色的网了,而是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无数个小小的三叉星徽标志。
这感觉,就好像把品牌身份证明直接刻在了脸上,在阳光下一照,亮闪闪的,显得特别精致。
这种设计好不好看,纯粹看个人口味。
有人觉得这才是豪华该有的样子,高调又自信;也有人可能会觉得,这跟一些奢侈品把logo印满全身的做法有点像,稍微有点过于张扬了。
相比之下,我们的一些国产车更喜欢用简洁的线条和封闭式前脸来营造科技感,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
车头大灯依然是奔驰的拿手好戏,叫“几何多光束LED”,说白了就是一套非常智能的灯光系统,能根据路况自动调节光束,保证照得够远够亮,同时又不会晃到对面来车司机的眼睛,晚上开车确实能省心不少。
再绕到车身侧面看,GLE最有辨识度的地方,就是那个稍微往前倾斜的C柱。
这个设计从很多年前就有了,据说灵感是来自豪华游艇,给这台高大的SUV增添了一丝优雅和动感,是它独一无二的签名。
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是4927毫米、2018毫米和1782毫米,轴距是2995毫米。
这个数据放在中大型SUV里,绝对不算小,能保证车内空间足够宽敞。
但是,凡事就怕有对比。
现在咱们的国产新势力,在“造大车”这件事上实在是太拼了。
你比如理想L9,车长直接超过了5米2,轴距更是达到了3米1,那后排空间,简直可以用“奢侈”来形容。
所以,GLE给你的,是一种德系车惯有的、刚刚好的宽敞;而我们的国产品牌,给你的则是一种近乎奢侈的“空间自由”。
这两种选择,就看你更看重哪一点了。
车尾的设计还是那种敦实厚重的感觉,上窄下宽,看着就很有安全感。
底下两个货真价实的排气口,也算是对传统燃油车身份的一种坚持。
拉开车门坐进车里,那种熟悉的豪华氛围就来了。
最抢眼的,肯定是那两块连在一起的12.3英寸大屏幕,一块是液晶仪表盘,一块是中控触摸屏。
在几年前,这套“双联屏”设计可以说是惊艳了整个汽车界,直接把汽车内饰带进了数字化时代。
不过话说回来,以咱们现在的眼光看,当国产车已经把副驾驶娱乐屏、后排大彩电、甚至各种各样的屏幕玩出花来的时候,GLE这套经典的双联屏,就显得有些“传统”了。
它用起来的流畅度和显示效果依然是一流的,这点毋庸置疑,但确实少了一点让人“哇”一声的惊喜。
中控台下方那四个方方正正的空调出风口,设计得像精密的艺术品,算是给这个科技感十足的驾驶舱保留了一点机械美感。
奔驰标志性的怀挡设计也保留了下来,轻轻一拨就能换挡,把中央扶手区域的空间完全解放了出来,可以放很多零碎东西,这个设计非常实用,体现了豪华品牌在人性化设计上的功力。
最后,咱们来聊聊这台车的“心脏”,也就是动力系统。
2025款的GLE 350搭载的是一台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还配了一套48伏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
最大能输出258马力,最大扭矩有400牛·米,匹配的是奔驰非常成熟的9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和一套全时四驱系统。
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这个“48V轻混”,它和咱们常说的插电混动或者增程式是两码事。
它更像是一个发动机的“超级辅助”,主要作用是在你启动车辆、等红灯起步的时候,让整个过程更平顺、更安静,几乎感觉不到抖动,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你省点油。
但它不能像插电混动车那样纯靠电跑个几十上百公里。
所以,这台车的本质,依然是一台高级的燃油车。
开起来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顺”。
动力输出非常线性,油门踩多少就有多少,不突兀也不迟钝,变速箱换挡的动作轻柔得让你几乎察觉不到。
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行驶质感,是传统车企经过上百年技术积累才能调校出来的火候。
但是,这种从容不迫的“顺”,在今天这个追求极致加速的电动化时代,也遇到了挑战。
同样是七八十万的价位,你买一台国产高端纯电SUV,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可能轻松跑进4秒甚至3秒,那种一脚电门下去,人被牢牢按在座椅上的强烈推背感,是这台GLE 350给不了你的。
所以,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那个问题:你是愿意为这份经过时间沉淀的、优雅平顺的机械质感买单,还是更渴望那种简单直接、酣畅淋漓的电动化性能体验呢?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好坏问题,而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和驾驶理念的选择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