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那天给我发视频的时候,我还以为他在拍什么新车测评。
画面晃得厉害,背景是地库灰蒙蒙的灯光,他的哪吒S停在那里,一副“算了不走”的样子。
车灯亮着,但就是不动——像一条晒干的鱼摆在水泥地上。
他打电话给售后,那边声音很客气,可每个字都透着无奈:“我们系统登不上去了。”
原厂App也跟分手一样拉黑了所有人——远程解锁没了,空调预热没了,“终身质保”这种承诺更是蒸发得比初恋短信还快。
我盯着视频看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些智能汽车所谓的“智”,全靠那根服务器线吊着,一旦断掉,只剩一个能亮灯的大铁壳。
这几年新能源圈里的剧情,比连续剧更新都勤。
高合停摆、哪吒重组、合创倒下,有些品牌前一天还开发布会放烟花,第二天就成二手市场烫手山芋。
三四年前,新势力可是资本眼里的香饽饽:威马拿到350亿融资,在舞台上闪光灯照到你怀疑自己是不是明星;拜腾烧掉84亿搞出一块48英寸大屏,看起来就差送你躺椅和茶几;爱驰揣着近百亿票子满脸自信。
这帮牌子长得飞快,高挑挺拔,就是果心可能还青涩。
一旦钱袋收紧,从高歌猛进变成急刹,有些甚至连安全带都没系好就翻车。
哪吒曾经靠小型电动车杀出血路,还当过销量冠军,为甩掉“廉价”标签,它突然转向轿跑和GT,好像一个穿惯运动鞋的人忽然换皮鞋去跳探戈。
然而高端市场并没有张开双臂迎接它,而老用户开始抱怨更新慢、精力分散。
当年攒下的人气,就这样漏得干净。
有时候企业战略真的像谈恋爱,你为了追求新的对象换风格,却忘记安抚那个陪你熬夜赶路的人,结局往往不用猜。
合创的问题更微妙一点:出生时手握广汽制造和蔚来软件这对好牌,本该一路顺风,却偏偏撞脸自家兄弟埃安。
同质化严重到消费者傻傻分不清谁是谁。
在内耗里蹉跎几年,从潜力股变成朋友圈问号表情包。
这种死法,比资金链断裂还憋屈,因为它不是被外部打倒,而是自己绊倒自己。
主机厂垮掉,不只是老板跑路那么简单。
从供应链到保险公司,再到街角修理铺,全都要跟着吃苦头。
我认识一个零部件供应商老板,他说威马欠他们五千万货款,到现在只能做坏账准备,“我们又不是上市公司,没有缓冲,这么大的窟窿直接抽干现金流。”
还有保险公司悄悄把这些品牌列入拒保名单,因为没人敢保证下一次事故维修,要等多久才能找到配件,更别提价格是不是离谱到了天际线。
最惨的是那些经销商,他们前期为了达标建店装修压货,现在仓库库存每天贬值,还要应付愤怒维权的客户。
“以前卖车挣钱,现在卖出去等于贴钱买麻烦。”
有个老经销商关店那天,把招牌拆下来扔进垃圾桶,用脚踢了一下,那一下踢的不只是金属,还有多年积累的一肚子委屈与亏损感。
行业洗牌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信任塌方式坍塌。
一两家暴雷之后,中腰部新势力瞬间被戴上“风险户”的帽子,上游供货必须先付款,下游贷款难如登天,多米诺骨牌效应逼更多玩家提前退场。
这感觉像舞池里音乐突然停了,那些反应慢半拍的人只能站在那里,被推搡出局。
有投资圈朋友笑说,新势力圈如今就是大型生存综艺,每个月都有淘汰赛,只不过观众投票换成银行流水和投资人的耐心指数。
我还是觉得新能源有未来,只是这个未来不会再容忍过去那种纯讲故事骗融资的玩法。
从硬件质量,到服务持续性,再到产业链稳定度,每个环节都是命门。
如果不能自我造血,即便今天活下来,也可能随时成为明天新闻标题里的遗照主人之一——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有的只是冷冰冰的数据报表,还有投资人一句轻描淡写“不符合预期”。
那些已经躺平在地下停车场等待拆解或二手甩卖的烂尾车,其实也是时代留给后来者的一面镜子:造梦容易,善终难。
如果你的座驾某一天忽然无法联网,请先深呼吸,然后拍拍方向盘,说一句:“至少,你还有完整外壳。”
然后打开手机看看,是哪一家,又从热搜跌回历史灰尘堆里去了。
有时候真觉得,它们应该进博物馆展览,让人走过去数数里面有多少名字,当初我们以为会一路狂奔到底,如今却定格在玻璃柜后面——笑容依旧灿烂,只是不再更新版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