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全新ES,设计争议与本土化迟滞下的“迷途羔羊”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雷克萨斯全球首发的全新一代ES引发争议。这款曾被誉为“东方豪华典范”的经典车型,以激进的设计语言与科技配置试图重塑市场认知,却因风格“网约化”、本土化策略迟滞以及对中国市场需求的错位回应,这暴露出品牌转型的深层矛盾。

雷克萨斯全新ES,设计争议与本土化迟滞下的“迷途羔羊”-有驾

从行政座驾到网约车即视感

全新一代的ES彻底摒弃品牌标志性的纺锤形格栅,转而采用纯电版封闭式前脸和混动版立体格栅的双重设计。摒弃标志性的前脸,就像西方没了耶路撒冷。与时俱进是好,但将最经典最有辨识度的标志给换了,开在路上还有人认得这是曾经的雷克萨斯吗?

此次焕新一句话概括,新钱不来,老钱也不爱了。摒弃标志性前脸,也正好抹杀老车主最后的希望。还有部分人称,与蔚来ET7高度撞脸,甚至还被调侃“豪华感褪色,网约车气质凸显。

这种设计转向看似迎合年轻化趋势,实则模糊品牌调性。据了解,雷克萨斯核心用户群体中,35岁以上消费者占比68%,其购车动机多出于低调奢华和保值率的认同。全新ES激进设计,与目标群体审美形成一道隔阂。来自一位资深的雷克萨斯车主:过去选择ES是因为它不张扬显贵气,现在的前脸像极了专车,品牌辨识度反而下降。

雷克萨斯全新ES,设计争议与本土化迟滞下的“迷途羔羊”-有驾

本土化迟滞,国产化“雷声大雨声小”

尽管雷克萨斯宣称全新ES是“专为中国用户打造”,但其本土化策略仍显乏力。品牌虽于今年宣布在上海建立纯电车型生产基地,但投产时间定于2027年,相比蔚来、小鹏等新势力的国产化节奏落后至少5年。

值得一提的是,雷克萨斯至今将燃油车型国产化,但仍依赖进口销售。去年,其在中国市场销量仅微增0.3%至18.19万辆。进口模式导致的价格优势不大。

另外,雷克萨斯在电动化转型被业内视为“起大早赶晚集”。全新ES纯电版虽搭载610km续航和5.9s破百,但其核心三电技术仍沿用2023年架构,较国产车型普遍采用的900V平台与碳化硅电驱有着明显的落后。而相比BBA,无论是零百加速性能,还是智能化方面,都颇有诚意。

品牌电动化销量更显尴尬,去年雷克萨斯全球纯电车型销量仅1.4万辆,中国市场占比不足10%。与之相比的蔚来ET7单车型年销量突破8万辆。消费者调研显示,72%的潜在买家认为雷克萨斯电动车型缺乏技术独特性,且智能化体验不及新势力。

雷克萨斯全新ES,设计争议与本土化迟滞下的“迷途羔羊”-有驾

品牌定位漂浮不定,沦为“迷途羔羊”

雷克萨斯中国高管曾强调“不过分追求销量,坚守品牌基因”。但在市场压力下,其策却显得相当矛盾:一方面,全新ES试图以14.1英寸巨屏、隐藏式按键等科技配置吸引年轻用户;另一方面,又保留竹纹饰板、半苯胺真皮等传统豪华元素,导致定位模糊。

这种摇摆进一步体现在渠道端。尽管新势力普遍采用直营模式,雷克萨斯仍依赖4S店体系,其2024年经销商客流量同比下滑22%,单店月均销量不足30台。一位华东地区经销商直言:“新能源客户进店后,普遍对比问界M9或极氪001,最终因性价比不足放弃ES。”

雷克萨斯全新ES,设计争议与本土化迟滞下的“迷途羔羊”-有驾

汽车网评:

全新ES发布,本来是雷克萨斯向电动化时代递交的“投名状”,却因设计争议、技术太过保守与本土化迟滞等原因,沦为品牌转型困境的缩影。当中国消费者满怀期待等着用“钱包投票”时,雷克萨斯却以傲慢的姿态以“慢半拍”的节奏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