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新规下,五次不过就该放弃吗?学员崩溃背后的真实矛盾

最近,一位学员的驾考经历引发热议:科目二考了三次才过,科目三更是考到第四次才勉强合格。

面对第五次考试前的焦虑,教练一句“五次不过就别学车了,你不适合开车”像一盆冷水浇下来。

这让我想起2025年5月1日刚实施的驾考新规——考试科目增加、难度升级,通过率进一步下降。

根据规定,科目二和科目三各有5次考试机会,若全部失败,成绩作废,必须重新报名。

新规下,倒车入库、坡道起步、模拟夜间行驶等项目的评分更严苛,车轮压线、中途停车等细节都可能直接挂科。

而像这位学员一样“险过”的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部分地区科目三挂科率甚至超过40%。

教练的话看似“恨铁不成钢”,实则暴露了驾考生态中的矛盾。

一方面,新规的严格是为了筛选出技术过硬、安全意识强的驾驶员,减少“马路杀手”,这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用“五次不过就不适合开车”否定一个人的努力,甚至剥夺其学车的权利,是否过于武断?

驾考新规下,五次不过就该放弃吗?学员崩溃背后的真实矛盾-有驾

1. 考试失败 ≠ 能力不足

科目二、科目三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心态。

有人一紧张就熄火,有人因天气突变发挥失常——这些“偶然失误”不该被简单归结为“不适合开车”。

新规的倒车入库取消标杆、靠边停车误差需小于30厘米等要求,本就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

若因此否定一个人的驾驶潜力,无异于用一场考试定终身。

2. 教练的职责是“教”,不是“判”

学员屡考不过,教练是否反思过教学方法?

比如新规下,科目三新增高速公路模拟、紧急避险等项目,若教练仍用“老套路”教学,学员自然难适应。

与其嘲讽学员“不适合开车”,不如调整培训方案,帮助学员攻克薄弱项。

毕竟,教练的耐心和专业,才是学员通过考试的关键。

3. 驾考不该成为“劝退游戏”

驾考新规下,五次不过就该放弃吗?学员崩溃背后的真实矛盾-有驾

五次机会看似合理,但对经济有限、时间紧张的普通人来说,重考意味着数千元的再投入和数月的等待。

新规初衷是提高驾驶水平,但若因此让更多人被“拦在门外”,是否违背了公平性?

与其一刀切否定,不如建立分层机制:例如针对挂科学员提供专项补训,或在五次不过后允许单科重学而非全部重考。

驾考的终极目的不是淘汰,而是培养合格驾驶员。

那些考了三次、四次甚至五次的人,或许比一次过关者更懂得坚持的意义。

就像网友说的:“拿到驾照那天,我哭得比高考还惨,但方向盘握在手里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值得。

政策的严格不该成为打击信心的借口,而应是技术精进的动力。

如果你也曾为驾考崩溃过,请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故事,为所有“挣扎中”的学员加油!

驾考新规下,五次不过就该放弃吗?学员崩溃背后的真实矛盾-有驾

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考试不过是一道坎,跨过去的人,终会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