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

上个月,我表哥从南京开车回老家,故事就发生在路上。这天,他在服务区休息,旁边两位车主正聊得不可开交。一位开特斯拉Model Y的车主信誓旦旦:“高速上一跑,你就知道差距在哪了。”另一位开比亚迪汉的车主冷笑着回击:“国产车现在早就不输进口了,你是不懂!”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听到这,我表哥也来了兴趣,可惜不能插嘴,毕竟他开的普通燃油车。但巧的是,这场关于特斯拉和比亚迪的高速能力的争论,当天就成了我的写作契机。作为电动车老用户,也是有三年实战经验的“老司机”,我自己对这两款车型也有些了解,但到底谁在高速上表现更强?别看两方车主争得面红耳赤,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带着这种不服还想搞明白的劲儿,我联合一些朋友搞了一次实地测试。

电动车高速表现:数据之外还有哪些玄机?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先说背景,特斯拉和比亚迪是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双雄。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的纯电市场占有率是10.3%,比亚迪则高达25.7%。这两者可以说是电动车领域的两大阵营。但一到高速这个话题,它们的技术路线和性能表现就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为了公平测试,我们选了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汉DM-i这两个中流砥柱,走了一趟京沪高速。这段路全程500公里,包含了平原和丘陵地形,专挑的一片限速120公里/小时的区间。特斯拉选的是长续航版本,比亚迪则是旗舰型DM-i。这次正好赶上晴天出行,气温适中,咱这配置和环境,放眼主流用户,绝对是个标准化测试。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续航:看数据以为一边倒,实际可没那么简单

续航是每个电动车用户关心的头号问题。根据厂商出厂数据,特斯拉Model Y的CLTC续航到640公里,而比亚迪汉DM-i的纯电续航仅有242公里(加上燃油续航是1300公里)。看到这数字,估计Model Y的车主能笑得合不拢嘴。但现实却要复杂得多。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在实际高速测试时,特斯拉Model Y平均每百公里电耗为18.7kWh,实际跑下来续航压缩到约450公里;而比亚迪汉的百公里电耗是20.3kWh,高速纯电续航勉强跑出170公里。它还有燃油系统兜底,总里程跑起来要比特斯拉还长。两车损耗率差不多,都在29%-30%左右,这背后的技术特色才是关键。

我一位朋友张先生是Model Y的车主,跑了不少长途。他说:“续航大多数情况下挺稳,但冬天零下出行直接缩水一大半,这点对电动车是硬伤。”而另一位比亚迪汉车主李先生则更实在:“我选DM-i最大的理由就是混动,长途上用燃油系统打配合,压根不会里程焦虑。出发前不用算续航这事儿,太省事儿。”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很明显,特斯拉靠大电池和三电系统优势把续航拉满,单次续航够长但遇到复杂气温有点难扛;而比亚迪的混动为长途救急,很适合需要跨城市甚至跨区域的用户。

高速稳定性:豪华操控和舒适派对决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高速稳定性直接影响驾驶感受。特斯拉的低重心“滑板底盘”设计是一大特色,电池包位于中心,重心低、车身稳。在120公里/时的巡航下,特斯拉的表现接近传统豪华燃油车,无论是过弯侧倾控制还是方向盘的指向,都让驾驶员很有信心。而比亚迪汉的底盘设计则更偏舒适,毕竟它还需兼顾发动机与电动机的布局要求。两者对比在高难度弯道时尤为明显,汉的侧倾控制稍逊,但对于普通驾驶者来说,其实问题不明显。

一位对操控要求苛刻的朋友分享了他的主观感受:“特斯拉的高速体验真像开着高铁,稳得一塌糊涂。比亚迪汉则更像舒适派,城市驾驶没毛病,但跑高速时还是略显活泼。”这样的区别更多体现在底盘调校上。你要说它输,倒不至于,只不过两车定位优劣各有侧重。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辅助驾驶:谁在科技上更懂你,大屏告诉答案

说到高速驾驶,长时间开车最离不开智能辅助驾驶。特斯拉的Autopilot在测试中确实表现优异,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的反应极为平顺,甚至在复杂路况下也能保持较高辨识和稳定性。不夸张地说,在车少的区间,驾驶者基本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安全而轻松。比亚迪的DiPilot虽然算不上差,但需要更多人工干预,尤其在车道线模糊或施工区域时易出现迟缓识别,整体表现还与全球领先的特斯拉有差距。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一位长期跑高速的特斯拉车主评价:“Autopilot让长途变得轻松,只要把安全控制权交给它,你到站就轻松很多。”而比亚迪的系统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但在细节上还需优化。这方面,特斯拉凭借长期OTA升级和强大算力拉出了明显优势。

充电便利性:人多的快充站也得盯着排队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都说长途旅行最费心的是充电,尤其是纯电车型。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网络在国内布局密集,仅京沪线这样的热门高速,每隔150公里左右就能找到一个充电站,一次充电从10%到80%都能压缩在半小时内完成。而比亚迪依托公共充电桩系统,虽然数量更多,但可靠性和效率却参差不齐,充电体验没法跟特斯拉抗衡。比亚迪汉的燃油系统补充特性,再次化解了这种“硬伤”。

那些长期跑特斯拉的车主都知道,规划充电站是他们出行的必备技能;但比亚迪车主钱先生的分享就显得简单得多:“找不到充电就加油,几分钟下站,从不会拖行程。”看来混动系统确实是长途旅行中的“终极解法”。

特斯拉对弯稳如“高铁”,比亚迪长途不焦虑:高速性能真的分胜负吗?-有驾

:电动车高速能力体验没必要争,适合自己才是关键

经过这次测试,我想起表哥说的:电动车高速更重要的是看你的需求。这话听着朴素,但其实现阶段确切不过。特斯拉凭借先进的三电技术和完整的充电生态,稳稳抓住了追求科技和均衡性能的用户;比亚迪则在混动技术和舒适性上下了功夫,把长途旅行不确定性轻松化解,尤其适合介于燃油车与电动车之间的过渡阶段用户。两款车的选择,哪怕一条高速跑一百次,也还是回到适用场景的对照上。

在未来,随着电池性能突破、新能源充电网络完善,电动车的高速能力注定只会更强。对消费者而言,剩下的选车难题将不是谁优谁劣,而是能否在自己的场景里找到不妥协的平衡点。这也是电动车时代下,品牌竞争带来的最大好处:选择多了,标准却更细致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