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看财报,就像开盲盒,刺激。
尤其是新势力的财报,前一秒可能还是高喊着“遥遥领先”的学霸,后一秒就可能因为偏科被老师叫去谈话。
零跑最新的这份三季度成绩单,就是这么个典型案例,一个偏科严重、让华尔街都直挠头的“问题优等生”。
表面上看,这成绩单漂亮得不像话。
营收194.5亿,市场本来估摸着有个183亿就顶天了,结果零跑反手超了11个亿。
卖车的毛利率14.5%,也把市场预期的12.9%甩在了身后。
甚至连单车均价,都在往上走,到了11.2万。
要知道,零跑这个季度主推的可是低价小车B01,按理说应该把整体价格拉下来才对。
结果不降反升。
这叫什么?这叫逆天。
如果光看这几门主课,零跑简直是保送清华北大的苗子。
营收超预期,毛利超预期,连客单价都在偷偷发育。
按照正常剧本,这时候股价应该坐上火箭,投资人开香槟庆祝了。
但魔幻的是,剧本没这么写。
你翻到成绩单最后一页,班主任评语那一栏,赫然写着:净利润1.5亿,不仅没进步,还比上个季度退步了,远低于市场2个亿的“及格线”。
这就很奇葩了。
一个公司,卖东西卖得更多了,卖得也更贵了,每卖一件赚的毛利也更高了,最后揣进兜里的纯利润,居然变少了?
这账是怎么算的?钱去哪了?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开了个烧饼摊,老板每天乐呵呵地告诉你,今天多卖了100个烧饼,每个烧饼还多赚了五毛钱。
你寻思老板肯定赚翻了,结果月底一盘账,老板告诉你,他亏了。
因为他把赚来的钱,全拿去买了两个镶钻的烤炉,还雇了十个米其林大厨在后厨专门研究怎么把烧饼做得更好吃。
零跑干的就是这事儿。
它的钱,烧在了两个地方:一个是研发,一个是渠道。
三季度研发砸了12个亿,销售费用干了9.5个亿。
这两个数字,环比都在蹭蹭往上涨,而且都超出了市场的想象。
说白了,零跑把从前线战场(卖车)辛辛苦苦赚回来的那点毛利,甚至还贴了点老本,转手就全部扔进了后方的军工厂和前线的战壕里。
军工厂在干嘛?
在憋大招。
超级增程、端到端的城市NOA,这些都是吞金巨兽。
零跑不想只当个“车圈红米”,它也想有自己的“澎湃OS”,想在智能化这个高地插上旗。
战壕挖到哪了?
挖到了犄角旮旯。
一个季度新增60家门店,总数干到866家,而且疯狂往三四线城市下沉。
这是为啥?
为了它后续更便宜的A系列车型铺路,准备用人海战术和渠道优势,打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歼灭战。
所以你看,零-跑的逻辑,跟那些精打细算、追求季度盈利的“好学生”完全是两个路子。
它不是在经营,它是在打仗。
一场赌上未来的总体战。
华尔街那帮穿着西装、喝着咖啡的分析师,看到这种玩法,脑子里的计算器都快按爆了。
他们习惯了线性增长,习惯了投入产出比,习惯了稳扎稳打。
他们看不懂这种“自损八百,伤敌一千”的疯子打法。
所以市场给了两个大大的问号:
第一,你这么烧钱,万一明年购置税补贴退了,你这堆主打性价比的车,价格敏感的用户不买账了怎么办?
你这钱不就烧水里了?
第二,你品牌力就那样,天天说自己是“小理想”,可人家理想卖的是三十万以上的大家庭SUV,你主销还是十几万的经济适用车。
现在你想往上冲,搞D系列,消费者认吗?
别到时候高端上不去,低端被围剿,那就尴尬了。
这两个担忧,合情合理。但他们可能忽略了零跑藏在牌桌下的两张王炸。
王炸一:成本控制的“屠龙刀”。
这年头造车,谁能把成本压到极致,谁就有活下去的资格。
零跑在这件事上,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
它搞的是“垂直一体化”,除了轮胎和玻璃,恨不得连车里的螺丝钉都自己造。
目标是自研自供比例干到80%,这是什么概念?在国内,仅次于比亚迪这个变态。
这种模式在前期是地狱,因为什么都得自己投钱、自己研发,烧钱如流水。
但一旦规模起来,护城河就深得可怕。
它能把成本优势,像机关枪一样,转化成价格优势,对着竞品疯狂扫射。
“更低价格,更大空间,更高配置”,这句土得掉渣的口号,背后是血淋淋的成本绞杀。
对于10-20万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来说,品牌光环远没有一个更大的屏幕、一个更软的沙发、或者便宜两万块钱来得实在。
零跑就是在用一把工业级的杀猪刀,精准地捅向了人性中最务实的那一面。
王炸二:出海的“诺曼底登陆”。
如果说在国内是拼刺刀的巷战,那出海就是开辟第二战场。
零跑的出海,不是单枪匹马,而是直接找了个“带路党”——Stellantis集团。
这哥们是谁?
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合并后的巨无霸,在欧洲就是地头蛇。
零跑跟它合作,等于直接拿到了欧洲市场的VIP门票。
Stellantis的品牌、渠道、产能,随便用。
更骚的操作是,双方股东达成协议,出海前期,根本不把赚钱当回事,唯一的KPI就是销量!
销量!
销量!
这是什么打法?
这就是互联网烧钱换市场的降维打击。
用中国供应链卷出来的性价比小车(A系列和B系列),去轰炸欧洲那个常年被高价“老头乐”占据的市场。
欧洲小型车市场占比高达60-70%,这简直就是为零跑量身定做的靶场。
你看,10月到11月,海外订单已经来了2.7万台。
2026年海外10-15万台的目标,现在看来,可能还是说保守了。
所以,现在再回过头来看那份“偏科”的财报,你是不是品出点别的味儿了?
净利润的下滑,不是因为它不会赚钱,而是它主动选择把钱烧在未来的战场上。
它在用今天的利润,去赌一个更大的明天。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赌徒,赌桌的两边,一边是极致的成本内卷,一边是疯狂的全球扩张。
它要在国内卷死同行,在海外掀翻桌子。
至于华尔街给出的那个低到可怜的估值,2025年P/S才1倍,2026年甚至只有0.6倍,这说明市场主流资金还没看懂,或者说不敢相信这个疯狂的故事。
他们害怕这种不确定性,害怕这种短期利益的牺牲。
但商业世界的奇迹,往往就诞生于这种巨大的分歧之中。
当所有人都看懂的时候,机会也就不再是机会了。
零跑的“领跑”势头或许在财报的净利润上遇到了阻碍,但它选择的突围之路,不是后退,而是用更快的速度,朝着炮火最密集的地方,发起了冲锋。
这条血路,要么通向万丈深渊,要么,就是星辰大海。刺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