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一个月,买辆电动车可能得多掏五百块钱,这还只是个起步价。
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觉得电动车嘛,不就那个价。可这次不一样了,不是哪个品牌心血来潮的营销,而是源头定了新规矩。从十二月一日开始,市面上能卖的,跟你现在看到的,可能就不是一回事儿了。
这事儿得从那个新国标说起,但又不能说得太啰嗦。简单点,就是对电动车的要求更高了,安全、性能,方方面面都提了一档。听起来是好事,对吧?可成本这东西,是最现实的。厂家不是慈善家,多出来的成本,最后总得有人买单。
我跟几个卖车的老板聊过,他们也是一脸无奈。一个老板指着一辆新国标样车跟我算账,车上那些不起眼的塑料件,现在都得是防火的,材料一换,价格就上去了。新标准还限制整车塑料用量不能超过总重量的5.5%,这是个什么概念?要么你就少用塑料,车子看起来空荡荡的;要么就得换更贵的材料来填。
于是,镁铝合金这种以前只在高端车型上见到的东西,现在也开始下放了。比如有些新车,为了做出那种好看的小包造型,又得符合标准,就大量用了镁铝合金。那质感确实上去了,可价钱也跟着上去了,一分钱一分货嘛。
车架也是个大头。以前常用的高碳钢车架,便宜耐用,但现在为了搞出差异化,也为了更好的稳定性,一些品牌开始用结构钢,更硬,更稳,当然也更贵。这些都是你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都在悄悄推高成本。
除了材料,新功能也是花钱的地方。新国标对刹车性能要求严了,所以现在很多新车都配上了TCS防侧滑系统。这玩意儿好用,尤其是在下雨天,急刹车不容易甩尾,安全性高了不少。还有些车带了陡坡缓降功能,下大坡的时候车子会自动控速,不用一直捏着刹车。
还有一个是硬性规定,所有新国标车都必须装北斗定位。这个功能挺实用的,手机上能实时看车在哪,划个电子围栏,车一动手机就响,防盗效果确实好。智能化也提上来了,远程互动什么的,都成了标配。这些功能,哪个都不是免费的。
所以你看,材料成本加新功能,一辆车的出厂价涨个三四百,实在是太正常了。再加上经销商的利润和运营成本,最终到消费者手上,贵个四五百块,真的一点不夸张。那些高端点的车型,涨幅可能更大。
现在的情况就有点微妙。九月一号起,厂家已经不能再生产旧国标车了。但是为了清库存,给了三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到十一月三十号截止。这意味着,那些性价比高的旧款车型,其实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清仓甩卖阶段。
十二月一号以后,你想买也买不到了,商家也不准再卖。那时候你去店里,看到的就全是按新标准生产的新车了。选择少了,价格也高了。
倒计时已经开始了,还剩下一个月的时间窗口。对于那些只想买个经济实惠代步工具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最后的机会。那个随便花一千多块钱就能买到一辆不错代步车的时代,可能真的要翻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