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你看,广汽传祺2022年的销量还不到37万辆。
到2023年,飙升到40.6万,涨了近4万。
2024年,基本持平,41.4万。
我自己翻了下数据,感觉还能持续上涨(其实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波增长背后,有啥核心逻辑?
其实挺简单——品质稳,价格还算合理。
再加上,品牌形象在逐步改善。
但我更关注这个:2025年前8个月,传祺的销量已经接近36万。
你说,这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还是得看市场反应,尤其是新能源这块。
说实话,聊到传祺,我最先想到的,还是它那个活得还不错的设计——
好看不代表炫,但至少不丑。
我前几天翻了下笔记,看到SB的销售迎宾说:传祺越来越年轻化,相比之前更有科技感。
很关键,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就是喜欢别出心裁一点的。
而且,价格不是最高的(这点很实),对比荣威、比亚迪,性价比还算可以接受。
但销量上扬,绝不只靠颜值。
你背后供应链的支持,才是真硬核。
我猜测,传祺的供应链稳得比某些品牌还远。
毕竟,零部件的采购,形象比硬件还重要。
我偶尔跟修车工聊,他说:
传祺的零配件供应挺稳定,修车也不那么折腾。
这个细节,又代表了什么?
供应链稳,意味着车主的用车体验能保证(稳定性一向是口碑关键)。
这让我想到,将来新技术的落地,其实也是供应链和研发能力的重要体现。
比方说,传祺这次推出的向往M8宗师,真在智能化方面下了血本——
搭载的Momenta辅助驾驶,芯片用的是英伟达的254TOPS算力的Orin-X。
你知道吗,普通车用芯片,顶多几十TOPS,这个直接快好几倍——
嗯,也就是说,这车未来的自动驾驶潜力,绝对不是简单说说的。
如果技术成熟,真能跑高速,体验感会提升不少。
但我心里也存个问号:
这么智能的车,它的维护成本会不会比普通车高?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向往M8的那个外观——
高大俊朗又带点豪刀挂角的感觉。
大面积的麒麟格栅,五纵七横的镀铬鳞甲,像极了未来的战士。
灯组设计也特别中意,7字形大灯,看得出设计师在意这个形象。
不过别担心,配置上也没缩水——
双侧电动滑门,私密玻璃,外加一个超长轴距(3米多,感觉像搬家车一样)。
这不禁让我琢磨:
这个尺寸,带来了空间优势,但也会带来油耗增加吧?
对比同级别的MPV,比如别的牌子——
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传祺的配置和科技水平,还是占点优势。
而且,续航方面,咱们不说全能霸王,但248公里纯电续航——
感觉够用吧?
支持30%-80%的快充,20分钟搞定一半电量,像喝奶茶一样快。
我估摸着,日常上下班加个油,几乎不用担心续航焦虑问题(纯电车里,还是省点电吧)。
现实点说,传祺的新能源布局还只是刚起步。
市场上,像比亚迪和特斯拉,早早布局,优势明显。
这点得承认——传祺在新能源的步伐,还需要再快点。
留个问题:
这个品牌能不能走出‘实用派’的标签,变得更‘潮’点?
除了技术和颜值,价格也是关键点。
你看,向往M8宗师的官方指导价,比普通豪华MPV低几万。
补贴后,大概两三万差不多——
我算了下,假设公司员工家庭买一个,差不多月供也就六七百块(这样荒谬的估算都敢挺一挺),
真要说,这车的性价比还是挺有竞争力的。
这只有在补贴持续情况下成立。
你觉得,补贴会不会因为政策变化而缩减?
我觉得,补贴越久,越容易让人惯坏价格期待——事实证明,补贴真对销量有刺激作用。
但要是以后补贴退坡,传祺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稳?
有意思的是,传统豪华MPV,越来越像运动型,而传祺这一款,豪华感非常明显——
从内饰、到配置,再到空间,都能找到用心。
而且,我发现,车内的细节,比如座椅的包裹感、隔音效果,都让我觉得没有那么差。(这点也值得表扬)
回头想想,传祺到底怎么做到销量节节攀升?
我多半觉得,还是产品线布局和品牌认知在渐渐升华。
除了它自己在造车这块坚持精细工艺,
更有意思的是:消费者对于品牌情感的投入,也在逐步提高。
其实吧,传祺也不是天生就俘获人心。
它的成长烦恼,和其他品牌是一样的——
产品线有些要么太多,要么太杂,没有形成核心亮点。
你想,要是能把科技配置和价格再做点调整,把中高端这个档次再打磨透,
是不是也能往马自达那种口碑+颜值路线靠拢?
我觉得,这个行业的竞争远没那么简单。
新技术能让车子变得更聪明吗?
价格还能再战得更激烈一点吗?
或者,未来消费者真正看重什么?
你们觉得呢?
我有个小猜测,新能源的争夺战,还会持续变激烈。
你会不会也在考虑下一台车,盯上了什么新鲜玩意?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