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

大家好,我是老札,这次跟大家实话实说:疫情对世界的影响,光从企业的反应就能看出有多严重。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在2021到2022这两年,很多企业都在大声宣称要“去中国化”,咱们中国企业也不甘示弱,蠢蠢欲动想往国际市场闯荡,可走这条路,真是得费不少劲儿啊。

就拿TikTok和SHEIN来说,为了走向国际市场,不光把总部搬到新加坡,连老板都改成了新加坡人,真是下足了血本,投入不少。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有些中国公司盯上了美国市场,去搞全自动的太阳能电池板厂,甚至打算投资建电池厂,本以为能开拓新天地,没想到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中国企业的“去中国化”困境

看看SHEIN的情况吧,理应总部搬到新加坡、老板也换了国籍,人家不也算是“新加坡企业”了吗?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一旦法国政府准备对它进行制裁,根本不承认它这个身份,直接跟中国政府联系,算是变相在说“你还是中国的企业”了。

再说那些在美国搞太阳能板厂的公司,2023年刚开始搞,辛苦忙到2025年才正式投产,结果不得不把工厂卖掉。反而变成了美国宣传“本土制造”的例子。这一切全都因为美国政策变化得太快,搞得人家措手不及。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这些企业刚开始投资时,美国没怎么说啥,但等到厂子快建成的时候,新规突然出炉:如果太阳能组件里中国的比例超过60%,或者实际控制人是中国人的话,就不能享受美国的税收优惠了。

这下在美国生产的太阳能板就没法赚到钱了,要是不卖厂子,怎么办呢?

打算在美国搞电池厂的公司也不那么顺利,刚开始政府审批全都挺快,眼看就要动工了,可一公布项目信息,当地老百姓都慌了,反对声四起,最终这个项目只好搁置了。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这就是中国企业打算“去中国化”时遇上的真遇到的难题喽,想迁个地方,未必就能得到当地人的认可。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北美汽车荒:政策限制卡了供应链的脖子

说完中国企业,再扯扯外国公司的事儿,从2022一直到2023年,北美的汽车市场可真是闹出了点儿怪事儿,估计不少人还记得:想买辆新车?挺难的!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燃油车得等半年才能提车,丰田这类传统混动车型,等上一年都算正常,纯电动车更是夸张,要等两年多,直到2024年提车才算顺利。而在同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内市场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反差挺大的。

说到宝马电动车,去4S店几乎随时都能提到车,有些款还搞促销,价格挺诱人的。不过相比咱们国产的电动车,宝马的性价比就差得远了。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原来,美国疫情过后出台的一些政策,导致北美和中国之间的差距拉得这么大,才弄清楚这背后的原因。

原来,美国规定在北美卖的汽车,不能用中国产的芯片和电池,一下子就把路给堵死了。这样一来,中国生产的合规汽车根本就运不进去北美市场;而在国外生产的车,也缺少中国产的零部件,根本没法组装出来。

当时有个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安世半导体做的非先进芯片,整个供应链都在中国。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打算去国外搞个厂,从零开始筹备,好不容易芯片终于能出来了。可北美那边的买车能力也没了,市场需求一下子就缩水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这一波操作算是吃了大亏。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荷兰政府后来突然出手,把中资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托管”了,实际上跟没收差不多。以后大概率就变成象征性地卖掉,把钱归还给原来的股东,这事也算是完了。

之前不少人还在猜,安世半导体在马来西亚搞封装厂到底有啥用,现如今总算搞明白了:原来是为了那些想“去中国化”、打算把车卖到北美的企业提供服务。可荷兰这么一托管,整事儿立马就变得不一样了。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全球的汽车厂商突然意识到,那些完完全全依赖中国封装厂的供应链企业,生产线几乎没受到什么影响;反倒那些打算“两手抓”的公司,既在中国有布局,又在海外开厂的,要么供应链断裂,要么就直接停产,个个都急得团团转。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扎根中国的企业活得滋润,“两条腿”的难了

在“去中国化”的大潮下,不同企业的日子真是天壤之别,把全部业务都搬到中国的公司,不论是德国的还是美国的,现在都挺安稳,供应链一点也没出问题,产品还能畅销全球各地。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可那些走“走两条腿”路线的公司就惨惨了,海外又建厂、搞供应链,成本顿时飙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啥竞争力,只能靠像北美这种对中国产品有限制的市场来维持生计。

要说起来,北美其实也只能管管汽车这种大宗商品,要是把所有中国货都限制住,自己经济也扛不住呀。

德国企业家说得真是一针见血:“去中国化,就是要远离中国。”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在太仓,德国企业家说得真是一针见血:“去中国化,就是要远离中国。”这个意思在那儿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地打造了个“德国小镇”,完完全全按照德国的风格来布置,吸引了3000多德国企业家和技术骨干迁居,他们把企业总部和供应链都搬了过来,就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采访美国资企业的节目中,有个挺明显的现象:很多美资企业在中国已经站稳了脚跟超过20年,根本没有打算撤出的意思。

再看看贸易战的后果吧,中国现在的关税水平,大致和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差不多了。美国也是束手无策,没办法再改善了。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美国其实心里都明白:要是给中国货加关税,那自己通胀肯定跑不掉;要是对进口的中国元器件加税,美国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就没啥优势了。

光靠美国本土市场,企业根本扛不住;要是走出美国,马上得应对激烈的角逐,更重要的是,美国制造业的关键产能,其实早就悄悄移到中国去了。

中国制造的吸引力可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优势堆出来的。按产品销量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要是真用美元计算,反倒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而且呢,中国的电力价格是全世界最低的,电能总量也是最多的,交通网络更加发达,覆盖面广,效率也不错,政府的办事效率也是杠杠的。

如果企业为了所谓的“未来保障”在海外建备份产能,短期内成本可是高得吓人,搞不好眼下就难熬得过去。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连眼前的事都忙不过来,还谈啥未来呢?所以,在“去中国化”的大趋势下,企业只能走一条路:深深扎根中国,才能谈得上长远发展。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结语

到2025年,欧美这边推出的一连串措施,让中国企业家们看明白了一点:企业的“第一杀手锏”实在太关键了。你出生在哪、起步在哪,才是真正衡量你是不是“中资企业”的关键所在。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把总部搬到新加坡、欧洲,其实没啥太大作用,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政治风险。相反,扎根在中国的企业,一旦遇到困难,能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在全球范围内,能比中国政府提供更有力的保护的力量几乎没有。

这也提醒那些打算移民海外或者送孩子留学的家长们:如果孩子学的是理工类(传统的STEM专业),得明白啦,未来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肯定还是在中国。

去中国化变笑话,北美汽车荒真相:卡中国供应链,最终坑了自己?-有驾

即使学的是软件,纯粹的软件行业发展也快到瓶颈了,将来软件肯定得和硬件紧密结合,只要牵扯到硬件,未来的机遇还是在中国。所以,把孩子送出去留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归国发展,这才是长远的打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