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那些曾经的汽车品牌
如果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四十年前,保定或许能让你怀疑人生——一座如此低调的城市,竟然有着“汽车之城”的野心。但如果你只记得长城汽车,还请你稍微扶一下老花镜,别让记忆输给了时间。毕竟,在保定的车坛里,长城只是唯一幸存的化石,遗忘的墓地里还埋着不少辉煌。
先从田野(后来的中兴)汽车说起,这个品牌的命运比连续剧还狗血。它与共和国同龄,被誉为中国皮卡之父,在1986年造出了国内第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皮卡车。不要以为这只是书本里的成就,当年它还拿下了批量出口的中国汽车第一张船票,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东方神州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只是国企的剧本终究绕不开市场的重锤,等到时代的车轮碾过,田野的发动机也开始喘气。到了90年代末,田野像个急于求生的中年人,一边和上汽、斯巴鲁、菲亚特、宝马等海内外巨头疯狂约会,一边渴望重生。但天不遂人愿,几轮合资谈判最终都变成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没路回头再努力”的段子。1999年,田野接受华晨的橄榄枝,摇身一变成了中兴,初期出口还算风光,尤其在西亚和非洲连丰田皮卡都敢掰手腕。然而组织架构一变,核心权力早已离保定而去,研发的引擎再也听不清家乡的口音。
除了田野,保定的车坛还有一位天马行空的选手——天马汽车。它出身于解放军87491空军直属汽车改装厂,1994年脱下军装转投地方,组建了保定天马汽车厂。不但皮卡、SUV一应俱全,还能造重卡和面包车,堪称车界的多面手。但伟大的梦想往往难以抵抗现实的碾压,在市场大潮中摇摆不定,最终在车型的多样化中逐渐消失了身影。
而大迪汽车的命途,更像一个略显悲壮的旁观者。成立于前进汽车改装厂的基础上,在乘用车依然属于“奢侈品”的年代,占据着保定部分市场份额。只是,低价时代来临,高端品牌涌现,大迪渐渐沦为了市场的背景墙。
保定的版图里还藏着一个叫做光达汽车的大厂。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立,八十年代时年产三千辆,六百多员工,规模可圈可点。只是不管它当年多么喧闹,如今也只剩下工业笔记里一行寂寞的名字。
再来说光远汽车,它是保定地区汽车制修厂的产品,八十年代员工四百多人,中型企业冒起。曾几何时,保定的汽修师傅们能造整车,是不是觉得那个年代的梦想比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更真诚?
当然不能忽略新凯(高碑店),胜利,以及定州的长安汽车。这些名字,大部分已在城市喧嚣中消失,但他们是保定汽车的元素周期表,见证着产业的起点和终点。
为何保定会错过了千亿车市盛宴?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国企的冗余、合资的失控、技术的颓势、资本的短视,每一步都像是在自家马路上挖了坑。连曾经火爆的田野汽车,也没能跳出合资怪圈,最终被架空。而像那些跻身汽车寒冬的企业,更多是在变革中泡汤。
保定曾是一块孕育汽车梦想的土壤,各家轮番登场,一个个品牌在历史的胶片里定格。走过辉煌,也尝过落寞,终究成了被时间蹂躏的注脚。而今只剩长城汽车还在苦苦支撑,仿佛在告诉世人,保定曾经努力过。
再看今天,新能源汽车风起云涌,你是否还怀念那些保定牌汽油味皮卡,是否还想在马路上重新看见它们的影子?很多品牌早已消逝,但正因如此,保定的汽车篇章才如此动人。因为,真正值得铭记的,不止是成功,而是那段充满野心和韧性的岁月。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