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近5米的大车,转弯半径居然比紧凑轿车还小5厘米,老司机说出了背后的门道
头一次在地下车库倒车时,我差点以为自己开错了车。方向盘打到底,车尾居然能跟着前轮“扭”起来,原地掉头的弧度小得让旁边准备等半天的卡罗拉车主都愣住了。这台轴距超过3米的大家伙,转弯直径硬是控制在了5.4米——你要知道,很多紧凑型车都做不到这个数。
秘密藏在后轮上。后轮最大能反向偏转6度,配合前轮形成“螃蟹步”,相当于把车的转向中心往前挪了一截。工程师管这叫“虚拟主销后移”,听着玄乎,开起来就是窄路调头不用来回倒三把,地库找车位也不必担心转不过来。三阶可变转向比也帮了不少忙,低速时方向盘转一圈,轮子能打出更大角度,高速巡航又变得沉稳,不会因为轻微修正就让车身晃悠。
动力选择倒是给人出了道题。增程版那台1.5T发动机热效率做到了44.9%,实测下来1升油能发3.9度电,馈电状态跑高速油耗大概在4.7升出头。插混版把电池包做成了“躺式”,厚度压到125毫米,后备厢地板因此多掏出37升空间,塞个登机箱不用担心盖不上。纯电版CLTC续航标了760公里,实际上高速120匀速跑,掉电比例能保持在92%左右,风阻系数0.198加上主动进气格栅和碳化硅电驱,电耗控制确实有两把刷子。
性能版本的动力组合有点意思。前桥180千瓦永磁电机负责日常驱动,后桥300千瓦感应电机平时“装睡”,深踩油门瞬间苏醒,官方给的零百加速3.8秒,80到120公里时速再加速只要2.4秒。有人拿秒表实测过,这个成绩甚至比某些百万级性能车还快0.2秒。当然,这数据看看就行,日常开车谁会天天弹射起步。
空气悬架的标定倒是挺符合国内路况。城市路段阻尼自动降低15%,过减速带不会硬邦邦地弹起来;上了高速,车身自己往下蹲20毫米,稳定性上来了;遇到烂路,悬架又能抬高30毫米,通过性超过200毫米,应付乡道或者工地路段问题不大。
智驾部分装了激光雷达和双芯片,算力加起来1016 TOPS。城区NOP我试过几次,晚高峰一小时零接管,红绿灯识别率官方说是99.2%,实际体验下来偶尔会在复杂路口犹豫一下,但大部分时候比人类驾驶员还稳。
静音工程做得比较扎实。全车双层夹胶玻璃,车身空腔填充发泡材料,再配合ANC主动降噪,时速100公里车内声压测出来是58分贝,据说比某德系豪华品牌旗舰还低2分贝。后排那个可翻折的中岛支持iPad磁吸和50瓦无线充,有人实测连续开视频会议3小时,电量都没掉。
车身结构用了91%的高强钢和铝合金混合材料,A柱热成型钢强度达到2000兆帕。去年有台车做了25%偏置碰撞测试,A柱入侵量只有4毫米不到,这成绩在中保研那边算是刷新了记录。
去年10月推送过一次电池预加热的OTA升级,冬天零下20度充电能节省18分钟,用户点赞数破了10万。这些细节可能买车时不会特别在意,但用久了就知道值不值这个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