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本田油混为何不上绿牌?中国新能源逻辑解析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绿牌标准 #油混车型 #中国产业升级

简介:本文解析丰田本田油混难上绿牌的原因,阐述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能源安全与产业升级目标,展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在销量、技术等方面的全球领先实力及未来规划。

丰田本田油混为何不上绿牌?中国新能源逻辑解析-有驾

在当下汽车市场,绿牌新能源车与蓝牌传统燃油车的分野越来越清晰,可不少人会疑惑,丰田、本田那些开起来挺省油的油混车型,为啥就是拿不到绿牌?其实答案藏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逻辑和产业布局里,不是这些车不够好,而是它们和我们要走的新能源路线,从根上就不是一回事。

先得搞清楚,我国给绿牌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能贴上绿牌的,要么是纯电动汽车,要么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有近几年在发力的燃料电池汽车。这三类车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能真正摆脱对传统燃油的完全依赖,尤其是插混和纯电,都能靠外接电源充电,把电网里的电能转化成行驶动力。可丰田、本田的油混车型不一样,它们连个充电口都没有,电池容量也小得可怜,就拿丰田双擎来说,电池容量才一点五度,平时根本没法靠外接电源补电,只能靠发动机运转或者刹车、减速时的能量回收来攒点电。这么算下来,这些油混车本质上还是靠内燃机驱动,电能只是辅助,跟国家想推广的“以电为主”的新能源方向根本不搭边。

国家对新能源车还有个硬杠杠,就是不烧燃油的情况下,得能独立跑五十公里以上才算数。可油混车型的纯电续航能力,大多连这个标准的零头都达不到,有时候起步或者低速挪挪车能用电,稍微开快点就得靠发动机,根本满足不了“脱离燃油独立行驶”的要求。更关键的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日系车企在油混技术上早就占了先机,如果把油混车也纳入绿牌范围,还给补贴,那咱们自己的新能源车企,比如比亚迪、蔚来这些,在起步阶段就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好不容易开辟出来的新能源赛道,很可能就被挤压得没了生存空间。

其实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不光是为了给车企找条新路子,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能源安全这个大问题。咱们国家每年要消耗大量石油,二零二三年光进口石油就有五点六亿吨,对外依存度常年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石油运输大多要经过一些不稳定的通道,一旦出点意外,能源供应就可能受影响。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和插混车型,就是要实现“油转电”的能源路径转换。电的来源可比石油多样多了,水能、风能、太阳能这些清洁能源都能发电,这样一来,咱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就能降下来,能源体系也能更自主可控。

除了能源安全,推动产业升级也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目标。过去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咱们跟国际先进水平差了不少,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车企卡脖子。可新能源汽车不一样,“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电控,是全新的技术赛道,大家起点差不多。咱们抓住这个机会,在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领域下了大功夫,现在已经构建起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截至二零二四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数量占了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二,光是动力电池的专利占比就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都很出色;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解决了锂资源依赖的问题,这些都是咱们技术创新的典型代表。

这些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从销量就能看出来,二零一五年的时候,全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才三十三点一万辆,到了二零二三年,这个数字直接飙升到九百四十九点五万辆,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二零二五年八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到了一百三十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四,比七月份也增长了百分之十。销量能涨这么快,背后是完善的产业生态在支撑。从上游的锂、钴等原材料开采,到中游的电池制造、整车生产,再到下游的充电服务、二手车市场,咱们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国家电网还在不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现在不管是城市里的小区、商场,还是高速服务区,都能看到充电桩的身影。而且虚拟电厂这些新兴技术也在慢慢发展,能让新能源汽车和电网更好地协同,比如车子在用电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向电网放电,既节省了车主的电费,又缓解了电网的压力。

在企业竞争力方面,国内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就不用说了,不管是纯电车型还是插混车型,销量都很亮眼,而且还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蔚来、小鹏这些车企,在智能驾驶、车载系统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受到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喜欢;零跑汽车则主打性价比,让更多普通家庭能买得起新能源车。这些车企不光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还积极“走出去”。二零二三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了一百七十三点五万辆,二零二五年前七个月,出口量就有一百三十点零八万辆,比去年同期激增了百分之八十四点六。在欧洲、东南亚、拉美这些地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开上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

不过话说回来,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在欧洲和日本这些国家,电力系统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也比较少,这就影响了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所以在这些地方,比亚迪等厂商推出的插混系统新能源汽车,就特别受欢迎,成了销售成绩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牌。插混车型既可以用电,也可以用油,不用担心充电不方便的问题,还能节省不少燃油成本,正好符合这些国家消费者的需求。

而丰田、本田这些厂商推出的油混汽车,在经济实用性和可靠性方面确实有不错的表现。它们的油耗比传统燃油车低不少,维修保养也方便,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水平也很可观。但在我国,因为油混车不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不能帮助我们实现“油转电”的能源转换,也不能推动本土新能源产业的升级,所以这类车辆在我国无法得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自然也就上不了绿牌。

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二零二一—二零三五年)》,到二零二五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要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要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要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要降至每百公里十二点零千瓦时,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且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要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的便利性也要显著提高。

到了二零三五年,目标就更长远了。那时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要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要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要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要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要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也要稳步推进,最终能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咱们离这些目标越来越近了。虽然在电池安全、储能容量、使用寿命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比如现在大家还会担心电池起火的问题,希望电池能储更多电、用更久,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都会慢慢得到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未来还会在这条路上继续稳步前进,为能源安全、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