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8L转弯半径4.58米压过理想L8,29.98万起这台5米2的SUV第三排能躺平121°
上周末在4S店,看见个中年男人蹲在腾势N8L的第三排座椅上来回调。销售说这哥们儿刚卖了辆理想L8,就因为老丈人坐一趟第三排后发誓再不碰那车。我凑过去瞅了眼,靠背调到121°,这角度差不多是头等舱的标准。那人起身拍拍腿:“早知道有这配置,当初那10万块冤枉钱就省了。”
第三排不是摆设这回事,得拿尺子说话
大多数六座SUV的第三排,厂家心里门儿清——应急用的。坐垫薄,靠背直,长途坐两小时腰就废了。N8L倒是把这排座椅当回事儿,靠背能调到121°,座椅还能前后挪100毫米,加热和电动调节也给配上了。1米8的人坐进去,腿部空间805毫米,这数儿搁某些竞品的第二排都不一定够。
6.11平米的空间分给六个座椅,人均正好1平米。听着不玄乎,但坐过的人都懂,这叫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六个座椅都能电动调,想躺平睡觉按个键就成,不用像以前那样,第三排永远是家里最小那位的“流放地”。
5米2的车身转弯半径做到4.58米,后轮有话说
开过大车的都知道,窄路掉头是个技术活。N8L车长5米2,但后轮能独立转向10°,转弯半径硬是压到4.58米。上个月在老小区试车,单向两车道的岔口,一把方向就掰过来了,坐副驾的老司机愣了半天:“这车轮轴距是不是缩水了?”
云辇-A那套悬架据说能提前扫描路面。跑高速过减速带,后排明显感觉颠簸被过滤掉大半。我妈上次坐完问了句:“这悬架是不是很贵?”老太太不懂车,但身体反应最直接。
25吨货车压车顶这事儿,听着像作秀但数据在那儿摆着
车身强度光看材料参数容易糊弄人。N8L用的2000兆帕热成型钢,官方测试找台25吨货车压车顶,结果车门照样能开,A柱变形几乎看不出来。这种测试方法或许有表演成分,但至少证明一点:真出事儿的时候,这车架子撑得住。
全系9个气囊,AEB刹车速度147公里/小时。行业平均大概80公里/小时,这差距就像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反应时间——关键时刻,零点几秒可能就是生死线。
762马力和6.2升油耗同时出现,插混技术确实走到新阶段了
2.0T发动机配三电机,综合762马力,零百3.9秒。但亏电状态油耗只要6.2升,纯电230公里,满油满电能跑1300公里。这组数据单拎出来都不算顶尖,组合起来就有意思了——长途不担心找桩,市区当电车开,偶尔想飚一脚,动力储备也够。
认识个做动力系统的工程师,他说第五代DM技术核心是让发动机只在高效区间工作。具体怎么实现的不细说,反正开起来油电切换感知不强,不像老一代插混那样,电机和发动机接力时会有明显顿挫。
那些不说不知道的设计
后备厢底板下藏了个51升的空间,露营桌椅、工具箱全能塞进去。解锁车门时车身自动降5厘米,老人上车不用费劲儿够门把手。11升冷暖箱能调到零下6度,夏天跑高速,冰水随时有。
这些功能单独看都不算黑科技,但凑一块儿能看出厂家做过调研——他们应该跟不少家庭用户聊过,知道日常用车真正卡在哪儿。
29.98万这价格,对标的是40万级别配置
起售价29.98万,云辇-A悬架、激光雷达、三电机全给装上。某些40万级竞品还得加钱选装空气悬架,这价格策略确实有点把成本砸在配置上的意思。
选车这事儿没标准答案。有人看品牌,有人算保值率,有人就是喜欢某个车标的样子。但如果家里确实需要台“三排都能坐人”的SUV,去展厅坐坐第三排,自己试试那个121°的靠背,掂量掂量值不值得认真考虑一下。
买车最后还是得自己屁股说了算。那天那个卖了理想L8的哥们儿,临走时跟销售要了份合同,说回去跟老婆商量商量。我估摸着这事儿八成成了——毕竟老丈人的腰,比什么参数都有说服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