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中国裁员N+9赔偿刷屏,外企撤离潮真的要来了吗?

当“奔驰中国裁员N+9”的消息冲上热搜,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位工作10年的中层管理者,若月薪5万,离职补偿金高达95万元。这究竟是外企最后的体面,还是产业大撤退的前兆?

奔驰中国裁员N+9赔偿刷屏,外企撤离潮真的要来了吗?-有驾
image

裁员风波背后的数据真相

奔驰中国此次裁员比例达15%,主要集中在销售和金融部门,赔偿标准为N+9(若两个月未就业可升至N+11)。对比特斯拉的N+3、大众的N+6,奔驰的高补偿更像一场品牌维稳行动。

奔驰中国裁员N+9赔偿刷屏,外企撤离潮真的要来了吗?-有驾
image

财报揭示了裁员的深层动因:2024年奔驰中国销量下滑7%,利润腰斩,电动化转型更是举步维艰——EQ系列在华销量占比仅10%,被网友戏称“油改电工业垃圾”。高额赔偿背后,是业绩承压下的被动止损。

外资撤离潮的认知误区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制造业外资同比下降12%,但服务业外资增长9%。奔驰等车企裁员的主因是电动化转型滞后,而非对华信心崩塌。

奔驰中国裁员N+9赔偿刷屏,外企撤离潮真的要来了吗?-有驾
image

矛盾的是,奔驰一边裁员,一边宣布加大中国研发投入,计划推出本土化插混车型。这种“制造业收缩、服务业加码”的剪刀差,恰恰说明外资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而非全面撤离。

电动化阵痛下的豪赌

奔驰的50亿欧元全球降本计划中,中国区成为重点:关闭低效4S店、削减销售团队,甚至传出“不再续签固定期限合同”。但另一面,其将智能化开发权交给中国团队,试图用本土化产品挽回市场。

专家指出,传统车企正面临双重挤压:燃油车市场萎缩,新能源赛道又输给中国新势力。裁员是转型必经之痛,但若继续“油改电”思维,即便N+9也难换未来。

裁员潮中的个体与行业启示

对员工而言,N+9远超国内N+1常态,但外企“高补偿高淘汰”模式也敲响警钟:职场人需警惕舒适区陷阱。

对行业来说,奔驰案例证明,电动化转型必须抛弃“半吊子”策略。直营模式、智能化体验才是破局关键。正如其声明所言:“整合冗余岗位”仅是开始,这场深度调整远未结束。

当德国总部高管拿着50万欧元补偿金离职时,中国打工人或许更该思考:下一个被“优化”的,会是哪个行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