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电摩托市场格局生变,中国品牌占据近三成份额

#美女#

越南街头换新颜 中国电摩悄然改变出行版图

河内的早晨依然闷热。轰鸣数十年的本田摩托潮中,开始混杂新的声音——那种几乎静音的轮胎摩擦路面声,来自越来越多穿梭街头的中国电动摩托车。

日系护城河正在松动。

过去半个世纪,本田、雅马哈在越南构筑了坚固的市场壁垒。它们的维修点深入每个乡镇,配件随处可得,甚至路边摊都能熟练修理。这种深度本土化让日系品牌看似不可撼动。

但变化来得比预期更快。

越南电摩托市场格局生变,中国品牌占据近三成份额-有驾

2025年上半年,越南电动摩托车销量达到20.9万辆,接近翻倍增长。中国品牌在这场变革中拿下了28%的市场份额——十多家中国企业已在越南扎根设厂。

智能体验成为破局点。

“以前骑车靠感觉,现在靠数据。”一位河内的年轻教师这样描述他的新坐骑。中国电摩配备的智能导航、手机互联、电量精准显示等功能,正精准击中年轻一代的痛点。

日系燃油摩托的机械仪表盘,在智能屏幕面前显得传统。

本土化2.0版本。

越南电摩托市场格局生变,中国品牌占据近三成份额-有驾

中国企业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没有简单复制国内模式。工程师深入越南街头,观察当地人的骑行习惯——载全家出行的需求催生了更宽敞座椅,崎岖路况要求更强的避震,高温高湿气候需要特殊的电池防护。

在北方工业区,生产线正为越南市场定制车型。更结实的后架、防滑轮胎、防潮电池——这些细节积累成竞争优势。

政策东风加速转变。

越南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客观上推动这场变革。购置税减免、上牌便利、专用车道,让电摩使用成本显著降低。与此同时,油价持续上涨让精打细算的普通家庭开始算账:电摩充一次电仅需几元钱,相比每月数百元的油费,经济账越来越清晰。

供应链优势开始显现。

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形成。十多家中国企业在越建厂,降低了配件采购和生产成本。这种规模效应让中国电摩在保持品质的同时,具备价格竞争力。

越南电摩托市场格局生变,中国品牌占据近三成份额-有驾

如今在胡志明市,外卖骑手们组成的新车队清一色选用中国电摩。 reliability 可靠性和低成本成为他们选择的首要因素。

市场从来不会突然转向。每一次看似迅速的颠覆,背后都是需求洞察、技术积累和本土适配的长期过程。中国电摩的越南故事,恰是这种规律的生动注脚。

日系品牌已开始反击,推出自己的电动车型。但市场窗口一旦打开,先发优势与深度本土化结合形成的壁垒,同样不易跨越。

这场出行变革才刚刚开始。它不只关乎市场份额,更揭示了一个趋势:当中国制造从“价格优势”转向“价值创新”,全球市场格局必将重塑。

越南电摩托市场格局生变,中国品牌占据近三成份额-有驾

越南街头的车轮声,正在诉说这种变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