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7月燃油轿车“大跳水”,最高降幅达50%,豪华合资车型霸榜。
捷豹XEL,裸车价跌进15万?
奔驰CLA,直接腰斩?
这不是清仓甩卖,而是2025年7月真实发生的燃油轿车价格崩塌现场。根据最新市场数据,多款豪华品牌燃油轿车降幅突破50%,捷豹、奔驰、奥迪集体“掀桌子”,曾经高高在上的B级豪华车,如今价格比国产SUV还低。我刚试驾完新款XEL,坐进驾驶座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这台曾经主打“英伦运动”的后驱轿车,如今终端价比一辆高配轩逸还便宜,它到底值不值?还是说,这只是传统燃油车时代落幕前的最后一场狂欢?
一、价格跳水背后:豪华品牌为何“自降身价”?
先看数据。捷豹XEL最大降幅达50%,降价金额高达16.73万元;奔驰CLA同样腰斩,降幅50%,降价15.46万元;奥迪也不甘示弱,A4L降14万(降幅44%),A6L降17.79万(降幅42%),双双杀进榜单前八。这些数字背后,是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浪潮冲击下的无奈妥协。
我在4S店跟一位销售聊了聊,他说:“现在店里电动车试驾的人比燃油车多三倍,老板急了,再不降价,库存压到年底就全是废铁。”这话听着扎心,但很真实。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正在被智能电动车一点点蚕食。你花30万买台奥迪A4L,人家隔壁就是25万的小鹏G6,激光雷达、城市NGP、800V快充全配齐——你说消费者怎么选?
但话说回来,这些降价的燃油车,真的一文不值吗?我试驾的这台捷豹XEL,虽然终端价15万多,但它依然是全铝车身、后驱布局、50:50配重比,过弯时那种轻盈感和转向精准度,是很多前驱电车给不了的。它的底盘调校依然带着英伦绅士的克制与优雅,过减速带时滤震干脆,不松散也不生硬。这种机械质感,是钱堆出来的,不会因为降价就消失。
二、合资家用车:威朗、轩逸为何也“杀疯了”?
你以为只有豪华车在降价?错了。威朗降幅47%,优惠6万,直接杀到8万区间;轩逸降幅41%,降价4万;雷凌降4.2万,卡罗拉也降4万……这些曾经“加价提车”的神车,如今也加入了价格战。
我特意去试了台优惠后的别克威朗Pro。说实话,这车以前我总觉得“美系=油耗高+笨重”,但这次试驾颠覆了认知。1.5T四缸机+CVT,动力输出平顺,百公里油耗实测6.8L,市区堵车也不费油。内饰虽然塑料感强了点,但座椅宽大柔软,像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关键是——8万多买个合资A级轿车,带CarPlay、倒车影像、定速巡航,性价比确实炸裂。
但问题来了:这些车为什么能降这么多?
答案是:成本压缩+战略调整。
比如轩逸,用的是老平台,生产线成熟,边际成本极低。日产现在主推纯电Ariya,燃油车能清一批是一批。它们不是在“让利”,而是在“止损”。
我在论坛看到一位老车主留言:“我去年花13万买的轩逸,今年同款优惠4万,心里不是滋味。”我能理解这种失落,但换个角度想:现在入手的车友,是不是捡到了大便宜?
三、B级车混战:雅阁、天籁、君越,谁更值得买?
再往上看,B级车市场也在“跳水”。天籁降5.75万(降幅30%),雅阁降5.2万,速派降5万,连国产高端红旗H5都降了28%,林肯Z降幅28%却销量不过千——这说明什么?
说明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林肯Z虽然尺寸大、配置高,但品牌力弱,保值率低,降价也没人买账。反观雅阁和天籁,一个是“操控标杆”,一个是“移动大沙发”,各有死忠粉。
我开过新款雅阁260TURBO,1.5T+CVT,动力响应快,转向精准,山路劈弯时车身跟随性很好。本田的MM理念(Man Maximum, Machine Minimum)在这代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空间利用率高,后排能跷二郎腿,后备箱能塞下两个28寸行李箱。但隔音一般,高速风噪明显,这是日系车的老毛病。
天籁呢?我朋友刚提了一台2.0L XL版本,优惠后落地不到18万。他说:“这车开起来像船,漂在海上,什么颠簸都感觉不到。”日产的Multi-Layer人体工学座椅确实绝了,坐上去像被轻轻抱住,跑长途不累。但代价是操控模糊,过弯侧倾大,不适合激烈驾驶。
所以问题来了:你要“驾驶乐趣”还是“舒适享受”?
四、横向对比:凯美瑞、帕萨特、迈腾,谁更“抗跌”?
榜单后部,凯美瑞降3万(降幅17%),帕萨特降4.16万(降幅22%),迈腾降4万(降幅21%),明锐降3.9万……这些德系、日系主力车型,降价幅度相对温和,说明什么?
说明它们价格体系更稳,品牌号召力更强。丰田的“开不坏”、大众的“德原田”,依然是很多家庭用户的首选。凯美瑞的TNGA架构带来高刚性车身和低重心,安全性没得说;帕萨特和迈腾虽然是一奶同胞,但帕萨特更商务,迈腾更运动,底盘调校略有差异。
我在高速上同时开过帕萨特和迈腾,感觉迈腾的转向更紧致,悬挂支撑更好,像穿了运动鞋;帕萨特则更柔软,像踩着拖鞋散步。这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德系车“精细化分工”的体现。
但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这些车的智能化水平普遍偏低。凯美瑞的车机卡顿,帕萨特的语音识别听不懂方言,迈腾的L2辅助驾驶只限高速……而同价位的比亚迪汉、深蓝SL03,早就标配高阶智驾了。
所以我在想:当一辆车的价格优势被智能化反超时,我们还该为“三大件”买单吗?
五、用户真实反馈:降价车,真香还是踩坑?
我在车友群做了个小调研,问大家:“你会不会因为大幅优惠去买一台降价的燃油车?”
一位买了奥迪A6L的车友说:“我花30万提的车,现在同款优惠17.79万,等于白送我一台iPhone 16。但我不后悔,因为这车开起来稳,高速120码像60码,隔音好,油耗也比想象中低(9.2L/100km)。”
另一位买了威朗的年轻车友说:“我图便宜买了顶配,结果发现CarPlay连不上,蓝牙老断,座椅不能加热——这些配置在10万级国产车上都是标配。便宜是有代价的。”
这让我意识到:降价≠高性价比,关键看你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追求品牌、质感、驾驶感,那捷豹、奥迪的降价确实是机会;但如果你看重智能、配置、用车成本,那同价位的电动车可能更香。
六、未来展望:燃油车的“末日”还是“新生”?
这场降价潮,是燃油车的“回光返照”,还是“绝地反击”?
我认为,它更像是传统车企在转型期的“清库存”策略。电动化不可逆,但燃油车不会立刻消失。在充电不便的地区、对续航焦虑敏感的用户、喜欢机械驾驶感的玩家中,燃油车仍有市场。
但长远看,车企的研发重心已全面转向电动化和智能化。你今天买的这台降价燃油车,三年后可能面临保值率暴跌、维修成本上升、政策限制等问题。它像是一台“功能机”,还能用,但时代已经变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刚需买车,且主要在城市代步,优先考虑混动或纯电;如果你追求驾驶乐趣,或常年跑长途,那这些降价燃油车,确实值得考虑。
最后,我想问问各位车友:
面对最高50%的降幅,你会选择入手一台“跳水”的豪华燃油车,还是转向智能化更强的新能源车型?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我也会持续关注市场动态,为大家带来更多真实、客观的试驾体验。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