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才1.3个油?我给你说,那是动动手指头做出来的数字。北京合生汇地库的充电站门口,张师傅边擦着荣威ei6的灰玻璃边咕哝,“我这半年跑了快两万公里,仪表盘上就没见低于四个油。”他拉活儿的同行小王在微信群笑,说他那台比亚迪宋PLUS DM-i“纯油模式5个多,跟烧油没啥区别”。这事儿又不是头一回有人说,自打插混火了,群里每个月都有人问:宣传那么低油耗,怎么咱们用起来都高?
实验室里“油”未来,路上一脚油门全打回原形。王磊,在国贸那家上汽大众4S店干售后,说领导每次开例会总有人提油耗:“客户投诉数据太离谱,咱这实验室开法搁谁身上有几个能复现?”实验室又干净又恒温,还得关空调、低速慢晃,那场景只能在厂家视频里看见。小区楼下,群友李姐笑话她男人买了辆理想ONE,说好了标1.8,平时上班堵堵挤挤,根本下不来。“全家出门一趟高速就眼瞅着油表掉,去年十一去唐山,回来都快6升了,直接服气。”
张师傅去年还试过个“冷知识”。说高速上混动车反而比油车更能喝油。“你车速上120了,全靠发动机,电基本用不上,那会跟奔腾B50一个水平。”有人说厂家数据表砍一半,日常城市走走停停还行,遇到空电、低温或者中长途,油耗能撑到官方的三倍。
电池没电,插混车真就“糊涂账”。广州修车的黄大叔去年夏天接了辆插混,新车主愁眉苦脸进门。“家里装不了充电桩,天天加油上下班,怎么搞的越用油越多?”老黄一拍大腿:你这是天天背着几百斤电池当燃油车开,能省啥油?油老虎咱们不怕,怕就怕“拉仨胖子甩不掉”。小区里倒是有闲人天天拍视频晒省油纪录,那都是充电方便的。
深圳这边,随机拉了十个插混司机,有六个常年没法充电——小区物业死活不批、电桩紧张。剩下的有两个说,低温天油耗涨得离谱。李姐回东北过年,外面零下十几度,“早晨一启动发动机就不歇,这是纯电模式还是‘猪坚强’模式啊?”边开边打暖风,电池掉电比水掉还快,续航直接砍一半。
有点蹊跷,厂家宣传册、说明书压根不大声吱过低温会暴涨油耗这个事。合资的、新势力的都差不多,最多在末尾辟个小章,“受气温影响油耗、续航可能波动”。也就是“有风险,概不负责”那调调。我们群里有个叫老许的,每年冬天还一早起来发牢骚,甚至怀疑是自己刹车有毛病。技术群师傅专门录了教学,说冬天“电池跟老年人腿脚慢”,装啥也带不动。
林大哥杭州人,插混老司机,四年下来总结的玩意很现实:有自家充电桩才考虑买,不然光靠跑油认命好了。夏天马马虎虎,冬天就别指望省油,记得多备点钱加油。电池衰减了后期油耗反而更高;“官标油耗当小说看,不用较真。”
这里面也不全是车厂一个人的锅。内部有个流出来的说法,叫“应试模式”,特为认证跑的。群里某车企做实验的王工自己私下讲,“考试专用调校”,怎么能“飚低数”怎么来。油耗测试前轮胎气打足二十多帕,多余电子设备也关得精干,连后视镜都想拆掉挤出那半厘油。
国标也跟不上趟。中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赵师傅,之前喝茶讲过,“标准得改,不能只看实验室,得进去模仿日常用车,起码加上开空调、装载、严寒天。”不过有一说一,用户用车场景太杂,厂家肯定拣好听的说。
有点别人提过的冷门配置,插混车上留意底盘那块,看见底下多半挂着冷却液管理那排管子,冬天油耗高跟这个有直接关系——不止电机要保暖,连电池都靠发动机发热盘带一块兜底,冬天简直是自带“温泉旅馆”配置。修车师傅说,“亏电模式下电池光立功不干活,热车都比平时多怠速两分钟。”
去年有兄弟开着插混出差,忽略了行驶电脑里有个“增程器电量管理”藏得特别深的选项,导致发动机总是优先介入,根本享受不到纯电低油耗。车友群都在说,这功能少有人注意设置,买来一溜猛开,却少了技术活。
换到二手市场上,插混似乎落价更快。我们小区的赵姐三年宋DM刚过保,两家收车的都说“亏电长期开过,油耗指标没说服力”。后期电池一老化,带一半电子配置还莫名其妙坏过两次。据说消音器那阵子还容易堵,一直有师傅打趣:“早知道别降温,省下的钱正好修这车。”
绕了一大圈,开插混到底图啥?厂家的、协会的都只能给你官话。车主嘴里的才靠谱,老谢说:“油耗别信书上那一套,乘个一倍半再作数。”城市带自桩,能充就充,插混还能盘活点,真全靠油还不如混动或者买个小排量省心。技术路线多,各家风格还大有不同,光靠表格比比划划,看着省油一场空。
充电站旁边,傍晚快下班了,又聚上三五个插混车主,一边聊微信表情包一边顺嘴骂油耗。最后扫码离开,没人提那“1点几升”的美梦。回家灶台边,有人问纯电和插混哪个好,张师傅想起刚买新车那年表弟的调侃:哎,车不是烧油的,是烧心的。——这事儿,大概短时间还真改不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