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极氪001刚刚把25款的we版本后驱三元锂和四驱基础版升级改名为max,我第一反应是这波操作挺有意思的。毕竟砍掉了最低配,把价格整体往下拉了大约1.5万,听起来对消费者很诱惑。尤其是在现在自主高端新能源市场变得越来越卷的情况下,这样跌价策略难免会挑起一波关注。
我刚才翻了翻笔记,那we版本入门的配置其实算不上特别豪华,但也挺均衡的。动力、电池布局、智能化水平基本和之前的旗舰版有不少重合点。更关键的是,这价格调整后,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尝鲜一把极氪技术的人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入口。你看,他们把一些旗舰级的技术干脆下放到更平价的版本,感觉厂家的战略是想拓宽品牌的购买群体,让更多家庭能享受到升级版电动车的便利和品质。
我得说,这次操作也不是没有疑点。车展还有那种销售的朋友跟我聊起,现在市场这么挑剔,价格战拼那就得拼性价比和差异化配置。他还特别强调,砍最低配在短期能刺激销量,但长期看要看客户回头率和保值表现怎样。极氪这次低配版的电池还是三元锂,不锈钛版本续航比原来号称的CLTC标准有个30到40公里的差距,实际驾驶中感受可能更挣扎。你觉得,这样的平衡能让极氪稳住高级新能源SUV市场份额吗?
咱们把目光稍微拉远点,同价位里腾势N8L其实是个很好的对标对象。它主打六座大空间和豪华安全,甭管是家庭出游的多功能性还是车内舒适度都比极氪贴近实用,特别是带孩子出行的那块儿。记得有次我跟一个腾势N8L主用户聊天,对方说:车内空间真不是盖的,六座布局让带娃和老人都方便得多,开长途没压力。这跟极氪001硬塞五座设计形成明显对比——极氪的续航和智能方面更吸睛,但腾势N8L的安全舒适感尤其显得亲民和实用。这样一比较,你觉得多数家庭会更倾向哪款车?
我得承认,极氪现在的做法让我微微有点挠头。之前我还挺看好它持续做旗舰技术下放的,想法是技术普及走量,但是现实就是,车企搞价格战,多少都有点像供应链里大锅饭竞赛——每降低一块钱成本,背后供应商压力山大,组件成本边际收益递减(这段先按下不表)。这不,就我朋友供应链管理的一线员工吐槽,给极氪做仪表盘的某个工厂,最近干活忙得要死,原因就是极氪加速更新迭代周期,配件小改升级快,生产计划紧张得跟打仗似的。但成品交付又不能出差错,一旦供应链波动,零件迟迟不到位,车子就交不出,特别涉及电池模组改版,那个复杂程度堪比拆飞机。
价格砍下来,消费者不就得享受更便宜的成本吗?算计了一下,这1.5万的降价大致相当于咱们平时养车2年油费的预算(呵,电费更低点,不过充电便利性得看地区)。虽然粗算没考虑啥保险和维修,单单油费角度看,的确省了一笔。不过别高兴得太早,买车之后的保养、续航降低带来的实用感其实更值得关注,尤其是三元锂电池长期衰减更快的话,反而后期成本激增也说不定。
至于极氪不替车企背书这点,我依然挺坚持的。你看很少有厂商会主动承认技术和成本之间的妥协,更别说公开价格策略背后的供应链压力。但从研发流程来看,极氪目前的确是在用技术换用户口碑,用价钱刺激销量,这套操作一刀切有点简单。研发毕竟不是按流量算账,它更像个复杂拼乐高,零件配合错一点,整个车型调性都跑偏。不能说极氪001 max版本就是鸡肋,但我总担心追赶市场会不会疏忽了产品本质。
在极氪的朋友圈里,我还听销售小哥开玩笑说:咱家max配置有点像加了个‘豪华套餐’,差别不是说很大,但名字改了,品牌形象立刻不同了。我觉得这种烘托品牌升级感的做法对消费者来说,心理感受确实有用。可我内心底层问号是,这价钱降下来后,质量和保值率会怎么跳跃?毕竟新能源这行,折旧啥时候变成头疼事儿没准得提前算算。这不是我瞎分析,是基于过去几年各种新能源车型的样本和半官方数据,估算出使用3年后折旧率在30%到40%之间上下浮动。
说到这里,我不禁又想问读者:如果你家预算有限,微微降低一点续航和配置,换来价格上的诱惑,你会不会买?或者说,你更看重车辆带来的长远可靠性,还是短期的性价比划算?
小跑题一下,咱们记得几个朋友之前吐槽电动车没六座版本。是啊,极氪竟然没把这个经典家庭用车痛点补上。腾势N8L六座车被说是家庭出游神器,那极氪等下啥时候来个六座max升级版?期待吗?
这样看,新能源市场比拼的,真不是单纯一纸广告宣传,而是持续研发、供应链配合和后期使用体验的综合考量。极氪001这次的max版本究竟会不会是划时代的实用新宠,抑或只是一次价格调整背后的业务博弈,咱们还得继续关注说不定下个季度销量和用户反馈才能给出准信儿。
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