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某些戏剧性的转折,简直比小说还精彩。就说丰田在俄罗斯的那个厂吧,那可是丰田十几年心血的结晶,真金白银砸进去两个多亿美金,在圣彼得堡郊外建起来的现代化工厂。结果呢?一夜之间,姓氏都改了。俄罗斯人直接拿走,转让费,你猜多少?一卢布。对,你没听错,就一枚硬币的价格,可能掉地上你都懒得弯腰去捡。这哪是商业交易,这分明就是普京指着岸田的鼻子,用一种近乎羞辱的方式说:“你看,这就是后果。”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2022年,俄乌冲突的炮声一响,整个世界都跟着震了三震。美国那边振臂一呼,说要制裁,日本呢,那动作叫一个快,生怕自己赶不上趟。岸田政府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跳上了美国的战车,3月初就急不可耐地宣布了第一轮制裁,冻结普京资产,禁运高科技产品,什么狠来什么。那架势,好像他们才是冲突的主角一样。
在东京的办公室里,这可能被看作是“维护国际秩序”的英明决策。但在克里姆林宫,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你一个邻国,隔着那么近,不求你帮忙,但你反手就捅刀子?普京是什么人,他可不是那种会忍气吞声的主。他早就撂下话了,谁来真的,就得准备好迎接报复。
日本显然没把这话听进去,或者说,他们以为有美国大哥罩着,就万事大吉了。于是,他们接着加码,把俄罗斯的银行踢出SWIFT系统,这基本就是要断人家的财路。
这下好了,压力瞬间传导到了在俄的日本企业身上。丰田,这个汽车界的巨头,第一个就懵了。他们的生产线,那都是全球化的产物,核心零部件全靠从日本运。制裁一来,海上航线一卡,零部件断供,工厂立马就瘫了。圣彼得堡那个厂,两千三百多号俄罗斯员工,瞬间就没事干了,只能拿着公司发的微薄薪水回家待着。丰田当时可能还抱着一丝幻想,觉得这只是暂时的,风头过去就好了。
可他们太天真了。俄罗斯的反击,快得像一阵西伯利亚的寒风。3月10号,日本被直接拉进了“不友好国家”黑名单。这个名单可不是说着玩的,它意味着你在俄罗斯的一切商业活动都会被戴上镣铐。俄罗斯驻日大使更是把话挑明了:你们自己选的路,后果自己承担,连带着北方四岛(千岛群岛)的谈判,以后也别想了。紧接着,煤炭、木材,这些日本工业急需的“口粮”,俄罗斯说断就断。日本那些钢铁厂,看着蹭蹭往上涨的成本,估计心都在滴血。
丰田那个厂,就那么半死不活地撑了半年。到了2022年9月,实在是撑不下去了,正式宣布,我们不玩了,彻底退出俄罗斯,工厂准备打包卖掉。他们可能觉得,就算亏本,好歹也能拿回点钱,体面地离开。
但他们把普京想得太简单了。俄罗斯政府看着这座闲置的、设备精良的现代化工厂,眼睛都亮了。这不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吗?我们正愁汽车工业被西方搞得一蹶不振,你们这就送来一份大礼。
于是,2023年春天,俄罗斯工业部长公开吹风,说政府正在考虑把丰田的厂子交给国家汽车研究所,也就是NAMI。话说得很漂亮:我们不能让外国资本的撤离,毁掉我们的工业和就业。这话音还没落稳,普京的总统令就下来了。丰田工厂的全部资产,以一卢布的价格,强制转让。
超过10亿美元的资产啊,就这么没了。先进的生产线,宽敞的厂房,甚至连仓库里没来得及运走的成品车,统统成了俄罗斯的战利品。日本政府那边气得哇哇叫,外交部发言人出来抗议,说什么“违反国际规范”。可这有什么用呢?俄罗斯人连看都懒得看一眼。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报复,更是一次绝佳的产业升级机会。
NAMI接手后,那效率叫一个高。马上就开始捣鼓,利用现成的设备生产俄罗斯本土品牌的汽车,甚至还搞起了电动车项目。没过多久,这座沉寂了一年多的工厂,居然又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俄罗斯人直接把这里变成了自家高端品牌的孵化器,开始组装“Aurus”豪华轿车——那可是普京的总统座驾品牌。为了让这事儿更“铁板钉钉”,俄罗斯还让一家名叫“金刚石-安泰”的军工巨头入股了这家工厂。你看看,这下性质全变了。丰田辛辛苦苦建的民用汽车厂,摇身一变,成了俄罗斯的国家战略资产,还带上了军工色彩。这讽刺效果,直接拉满。
回过头来看岸田政府,这笔账算的是一塌糊涂。丰田在财报里,因为退出俄罗斯市场,直接减收了几十亿美元。但这还只是开始。2024年,俄罗斯外交部又补了一刀,直接把丰田会长丰田章男等一众日本商界大佬列入禁止入境名单。这记耳光,打得又响又亮,等于在告诉所有日本企业:你们跟着政府瞎胡闹,个人也别想置身事外。
可岸田呢?似乎还没清醒过来,还在各种国际场合跟着美国喊口号,对俄罗斯强硬,甚至在台海问题上也指手画脚。结果呢?企业亏得血本无归,北方四岛的谈判筹码也彻底输光了。
同样是美国的盟友,隔壁的韩国就显得“精明”多了。尹锡悦政府虽然也亲美,但在俄乌这事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小心翼翼地避免直接卷入制裁。他们心里清楚,邻居是搬不走的,得罪一个手里握着能源和军事大棒的邻国,远在太平洋那头的大哥,关键时刻真不一定能护你周全。
这场大国博弈里,俄罗斯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震慑了对手,还实实在在地给自己“输了血”。西方车企一撤,俄罗斯汽车产量一度暴跌。但靠着没收来的这些“战利品”,他们的汽车工业竟然奇迹般地开始复苏,产量逆势增长。
如今,俄罗斯的街头跑满了中国品牌的汽车,但莫斯科也没闲着,他们正在利用从丰田、雷诺那里“继承”来的技术和设备,拼命扶持自己的本土产业。
而日本呢?能源价格飞涨,通货膨胀压得人喘不过气,企业利润不断缩水。丰田工厂的遭遇,只是这场地缘政治豪赌中的一个缩影。它用一个极其惨痛的教训告诉所有人:想给别人当马前卒,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不然,大哥吃肉你喝不上汤,最后还可能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家业,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