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标题特别抓人眼球,说是有台车,续航能跑650公里,还带着一般在几十万豪车上才看得见的激光雷达,结果起步价只要8万9千8。
看到这个,估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跟我差不多:这是不是搞错了?
要么是价钱写错了,要么就是配置写错了。
现在买车,8万多块钱,通常也就是买个小型的代步车,或者是一些国产紧凑型轿车的入门版,能把基础功能配齐就不错了。
续航650公里,再加上激光雷达这种高科技玩意儿,怎么听都像是天方夜谭。
这事儿到底是真实的行业巨变,还是单纯为了吸引眼球的文字游戏呢?
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首先咱们得把事情弄清楚。
经过一番了解,这个标题其实是玩了一个巧妙的“拼接艺术”。
它把一个品牌里不同车型的亮点给凑到了一块儿。
那个8.98万元的起步价,更可能是指向零跑汽车旗下的小型车,比如T03,或者是其他品牌同价位的入门级产品。
而那个650公里的续航和激光雷达,则是安装在零跑另一款定位高得多的中大型轿车——零跑C01的高配版本上。
所以,想用不到9万块钱的价格,把这两样东西同时买回家,目前来看是不现实的。
但是,这事儿虽然听起来像个乌龙,可它背后反映出的一个现象却千真万确,那就是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领域,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技术下放的速度快得惊人。
咱们就拿这个真正搭载了激光雷达的零跑C01来说吧。
虽然它的起步价不是8万多,而是在14万左右,但我们得看看它给的东西值不值。
过去,激光雷达这个词,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既遥远又神秘。
它就像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火眼金睛”,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束,能非常精确地在脑子里建立一个周围环境的三维立体地图。
不管是前面突然窜出来的小猫小狗,还是路边一个没放稳的雪糕筒,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比单纯依靠摄像头的辅助驾驶要靠谱多了,尤其是在晚上、下雨天或者起雾这种光线不好的时候,摄像头的效果会打折扣,但激光雷达基本不受影响。
以前,这套设备成本非常高,所以只有在那些售价三四十万,甚至五六十万的豪华品牌电动车上才能看到。
可现在,零跑直接把它装在了十几万的车上,这就等于把过去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高阶安全保障,变成了普通家庭也能够得着的东西。
这在几年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除了“眼睛”厉害,这台车的“脑子”反应也很快。
文章里提到了高通骁-龙8155和8295芯片。
大家可能对这串数字没啥概念,我换个说法您就明白了。
这东西就相当于咱们手机里的处理器。
8155芯片,就约等于前几年旗舰智能手机的水平,用在车上,控制那个十几英寸的大屏幕,你用手指在上面划拉,开导航、听音乐,基本不会有卡顿的感觉,非常流畅。
而更高级的8295芯片,性能就更强了,差不多就是把一台最新的高性能平板电脑塞进了车里,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画面也更清晰。
咱们很多人都体验过车机卡顿的烦恼,想搜个目的地半天没反应,那种感觉确实挺糟心的。
而现在,十几万的车就能给你配上这么好的“大脑”,让你车里的这块大屏用起来跟你的新手机一样顺滑,这体验上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
说完了高科技配置,咱们再来看看一台车最基本的东西:开起来怎么样,能跑多远。
文章作者觉得它的动力和续航表现平平,只能算“够用”。
这个评价其实很中肯,但我们也要看是跟谁比,以及怎么用。
它的入门版车型,马力数据看上去确实不算亮眼,跟一些1.5排量的燃油车差不多。
但电动车和燃油车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动力响应。
电动机的动力是瞬间就来的,你脚一踩电门,车子立马就往前窜,没有燃油车那种需要等发动机转速上来的延迟。
所以在城市里开车,频繁地起步、停车、并线超车,这种即时的动力响应会让你觉得车子特别轻快,开起来很跟脚。
至于续航,官方标称的430公里到650公里,咱们都知道实际使用中会打点折扣,尤其冬天开暖风,电耗会高一些。
但就算我们保守一点,打个八折,那高配车型也能实实在在跑个500多公里。
这个续光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
平时上下班通勤,一个星期充一次电都绰绰有余,周末想去周边城市转转,也完全没有压力。
所谓的“续航焦虑”,在续航里程普遍达到这个水平之后,其实已经大大缓解了。
所以,它在动力和续航上走的不是追求极致性能的路线,而是非常务实的,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的日常使用场景。
最后,我们看看这车的空间和乘坐感受。
这是一台车长超过5米,轴距接近3米的大车,这个尺寸已经达到了中大型轿车的标准。
这意味着它的内部空间,尤其是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是非常宽敞的。
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者偶尔需要坐满五个人,都不会觉得拥挤。
再加上座椅的用料和填充物都比较厚实,坐上去的舒适度是有保障的。
一些高配车型还提供了前排座椅的加热和通风功能,这在冬天和夏天是非常实用的配置,能大大提升驾驶和乘坐的幸福感。
能用一个紧凑型轿车的价格,买到一台尺寸和空间都达到中大型轿车水平的车,这本身就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
至于外观设计,有人觉得现在的新能源车长得都差不多,都是封闭式的前脸,贯穿式的尾灯,隐藏式的门把手,缺少了点个性。
这个确实是事实,但背后也有原因。
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风阻。
车子在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是消耗能源的一大元凶,车身设计得越流畅,风阻就越小,同样一度电就能跑得更远。
所以,这种看似“趋同”的设计,其实是功能优先于形式的一种体现,是为续航这个核心指标服务的。
总的来说,虽然“8.98万买带激光雷达的车”是一个美好的误会,但它却像一个引子,让我们看到了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真实面貌:技术在飞速普及,价格在不断下探,厂商们为了赢得消费者,都在拼了命地把最好的技术、最好的配置,用尽可能低的价格带给市场。
这种激烈的“内卷”,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普通消费者。
我们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的汽车。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整个汽车工业产业链的强大支撑,也是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决心和实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