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刷手机看到一段视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9月10号,海南飞北京的海航HU7814航班,出了点事。
飞机快到北京了,突然说天气不好,不能降落,得备降别的机场。
可问题是,同一天好多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都顺利落地了。
有的就算备降,也很快重新起飞了。
就这一趟,卡住了。
乘客们等在陌生机场,干着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有人开始坐不住了。
其中一位大哥,陪家人赶着去北京做手术,第二天就得进手术室。
结果航班这么一折腾,可能连医院床位都保不住。
他实在扛不住了,当场跪了下来,对着航空公司的人磕头求情。
那一幕看得人心里发酸。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亲人的命啊。
候机厅里气氛越来越紧张。有人拍桌子吼:“你们机长到底有没有资质?别人能落,为啥你们不能?”
声音都在抖,但每一句都说到了点子上。
工作人员想解释,刚开口就被打断。大家情绪都上来了,谁还听套话?
最后公司出面说,是出于安全考虑。
这话听着没错,可——如果机长真没雨天降落的资格,那一开始就不该让他飞这条航线啊!
更离谱的是,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现场静得可怕,只有沉默。
后来怎么解决的?每人赔300块。
钱是拿到了,可时间呢?手术能等吗?病床能留吗?
有些东西,根本没法用钱买回来。
你说安全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提前沟通,有预案。
要是早知道这情况,换个航班、改个路线,说不定都能赶上。
可航空公司啥都没说,直到事情闹大了才出来补救。
你一个人平时多要面子能当众下跪,得多绝望?
我也查了一下,这种天气条件下,确实不是降落。
但航空公司排班的时候难道不清楚吗?既然清楚,为什么不调整?
至少该告诉乘客一声吧?一句实话,也许就能避免一场崩溃。
现场那些人,不是不讲理,只是被逼到墙角了。
他们要的不是赔偿,是尊重,是知情权,是基本的安排和回应。
最后:
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多时候矛盾不是出在“对错”上,而是出在“态度”和“准备”上。
我们不怕遇到困难,怕的是明明可以避免的事,却因为懒政或疏忽,硬生生拖成了悲剧。
一个行业越是讲究安全,就越该重视透明和沟通。
别等到人跪下了才想起来解决问题。
人心都是肉长的,多一点提前量,就是多一份体面和尊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