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们,今天咱们得聊点“大”事儿!
上汽集团,这个汽车界的“老大哥”,最近可真是“换了人间”,开始“弯腰”了!
这“弯腰”,不是认怂,而是要放下架子,去那些曾经可能看不上的主流市场,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
这波操作,在我看来,绝对是一场精彩的“自救”,而且还是那种让人拍案叫绝的。
想想当年,上汽集团那可是“风光无限”,合资品牌“财源滚滚”,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坦了。
可时代的车轮谁也挡不住,新能源的浪潮“轰然席卷”,把不少老牌车企拍在了沙滩上。
上汽集团也没能幸免,去年这个时候,那叫一个“黯淡无光”,销量“一落千丈”,连曾经的“销量冠军”宝座都拱手让人了。
这下可好,上汽集团这“庞然大物”真的陷入泥潭,得自己想办法爬出来。
就在这紧要关头,集团总裁贾健旭的一句话,可真是“石破天惊”,在公司里炸开了锅:“要学会放下身段”。
这话听着可能有点刺耳,但仔细想想,这不正是“卧薪尝胆”的现代演绎吗?
一个如此庞大的企业,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决心有多大,也侧面说明了当时处境有多艰难。
与华为“联姻”,上汽要“拧成一股绳”?
这次上汽集团的“弯腰”动作,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和华为的“深度合作”。
这可不是简单的“合作一把”,而是要学习华为那种“产品驱动市场”的模式。
你们想想,华为在手机界那可是“卷王”,产品硬气,市场自然就跟着走。
上汽集团现在就是要学这个“真本事”,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再搭上华为的科技“东风”,这简直就是“强强联合”的典范。
看看,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一起推出的宝骏华境S,直接就瞄准了现在最火的“大六座”市场。
五菱一贯的“接地气”定位,加上华为的“科技加持”,这款车的“性价比”真是让人充满期待。
要是能卖爆,那绝对是给“科技普及”添一把火,10-20万这个主力战场,又要热闹起来了。
还有更让人惊喜的!
尚界H5,这名字听着就挺“潮”,还没正式上市呢,预售价一出来,16.98-20.98万,直接就“锁死”了不少人的目光。
结果呢?
小订单量直接破了8万台!
这可不是小数字。
一个尚界,一个宝骏,背后都是上汽集团“大乘用车板块”的战略调整。
目标清晰得很:就是要在这10-20万级的主流市场,把失地给夺回来!
华为那边也需要一个“能跟得上的”伙伴,去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上汽集团这“愿意合作,也能够合作”,而且“懂得放下身段”的态度,简直是天作之合。
这就像华为在高端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现在要往下走,找到了上汽这个“可靠的盟友”,一起去“开疆拓土”,这盘棋下得可真是“高明”!
“明码标价”成常态,合资品牌能“不掉价”?
说到“放下身段”,不少人会立刻想到上汽合资品牌推行的“一口价”。
这招,简单来说,就是让价格透明,消费者买车不用再“磨嘴皮子”,直接明码实价,跟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越来越接近。
经销商也从“砍价专家”变成了“产品服务顾问”。
这一系列操作,表面上看是“降价卖车”,但更深远的,是厂商关系的重塑和定价策略的改变。
仔细想想,以前买车,那叫一个“砍价”的学问,现在呢?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但对于品牌形象来说,这可就得谨慎了。
价格一旦降下来,想再提上去,可就难了。
上汽集团如何平衡好“长远的利润”和“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大挑战”。
不过,从最近的动向来看,上汽集团显然不想“掉价”。
昂科威Plus上市十一年了,还在搞活动;凌渡L上市,请来赛车手谈驾驶的乐趣;凯迪拉克XT5推出新款,还请了演员倪妮来站台。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生意”之外,他们还在乎“情怀”,还在乎和消费者建立“联系”。
在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品牌宣传的效果很难衡量,但上汽集团的态度很明确:不能被遗忘,得靠“长久的记忆”。
贾健旭用“在幼儿园帮忙照顾孩子”来比喻过去和合资品牌的合作,这话虽然朴实,却道出了实情。
过去是熟练工,但没经历过“从零开始孕育生命”的过程。
如今,有了华为这样的“科技助力”,加上自己“正向研发”的决心,上汽集团要在合资2.0的时代,成为“新力量”,这难度可不小。
“体系效率”才是根本,上汽的“破局者”在哪?
说实话,上汽集团的改革难度,绝对是“顶级的”。
毕竟,它承载了过去的辉煌,也背负着庞大的组织架构。
要想实现“触底反弹”,光靠“喊口号”肯定不够,还得有“能人”来摸清体系的极限。
这次和华为的合作,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这个新的汽车时代,车企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是智能化吗?
我觉得,智能化只是“工具”,真正能决定生死的,是“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高效的体系运作”。
你们想想,华为在25万以上的市场已经有了“好伙伴”,留给上汽的,主要是20万以下的市场。
这块蛋糕虽然大,但竞争也相当激烈。
上汽集团能不能证明自己有强大的“市场运营能力”,能不能在成本控制上做得更精细,这才是和华为“深度绑定”的关键。
贾健旭提出的“降低成本”,是第一步。
“整零协同”,让零部件公司支持整车企业活下来,这才是“心往一处想”。
“一个目标、一个预算、一张图”,这套管理模式听起来就充满了“战斗力”。
据说,贾健旭本人也深入参与了名爵MG4、尚界H5等新车的研发,每周都要亲自跟进进度、提出建议,这股“劲头”,可不是假的。
“放下身段”是策略,“立足根本”是目标
所以说白了,上汽集团这次的“弯腰”,既是一种策略,也包含着“站稳脚跟”的决心。
1-8月份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7.87%,如果能完成450万台的目标,那绝对算得上是“涅槃重生”。
“放下身段”,关键不在于“放下”,而在于“如何做”。
这个“如何做”,就是要把自己的品牌立起来,把产品打磨好,把消费者服务到位。
上汽集团能不能在燃油车主力市场守住销量,同时在新能源时代“油电齐头并进”,并且在合资2.0的时代“不失水准”,这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想想看,上汽大众的ID.系列曾经寄予厚望,但表现平平;上汽通用的高端品牌至境即将发力;上汽奥迪也肩负着电动化的重任。
这就像在走钢丝,既要保证销量,又要维护品牌“形象”,这需要的是“精准的市场判断”和“更快的反应速度”,以及持续的“品牌建设投入”。
归根结底,上汽集团这次的“弯腰”,不仅仅是一次企业内部的调整,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转型时期,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
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老牌车企,只要有决心、有方向,也能在新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值得咱们琢磨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