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有朋友问我:你说现在买车,怎么感觉满大街都是什么蔚小理、问界、小米?那些以前稳坐钓鱼台的合资品牌、老牌大厂,反而声音越来越小了?我一听,这话还真不假。你去商场转一圈,哪家店不是人头攒动,海报上全是“智能座舱”“激光雷达”“城市NOA”这些词儿?可回头看看曾经火得不行的某德系、某日系,展厅里销售比顾客还多。这就奇怪了,难道是老牌子不行了?还是咱们消费者集体“上头”了新势力?
其实吧,这事儿真不能一刀切。我最近把几款热门车都摸了个遍,从老牌车企的纯电车型,到新势力的当家花旦,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嘴上说着“信得过老品牌”,可真到了掏钱那一刻,很多人却悄悄把票投给了新势力。
先说外观。新势力的车,设计上真的支棱起来了。你看像极氪001,猎装造型一出来,多少人说这是“国产保时捷帕拉梅拉”?风阻系数低到0.23Cd,不仅帅,还省电。再看蔚来ET5T,旅行版的车身线条,优雅得不像话,拍照发朋友圈,妥妥的“出片利器”。反观一些老牌车企推出的电车,比如某德系的ID.系列,说实话,长得跟油车换了个标似的,没啥新意。你说它稳重吧,可现在年轻人买车,谁还图个“低调”?都想走路摇头晃脑,让别人多看两眼。这颜值一比,高下立判。
再说内饰,更是新势力的强项。坐进一辆新势力的车里,第一感觉就是“科技感拉满”。大屏、氛围灯、环保材料,样样不落。理想L系列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虽然被吐槽像“床车”,但你不得不承认,一家人出行,后排有冰箱能喝冰可乐,谁不爱?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全配齐,舒适性配置直接顶呱呱。而一些传统车企的电车,内饰还是沿用油车那一套,塑料感强,车机反应慢,语音助手像个“人工智障”,你说气人不气人?消费者花钱买体验,不是买“情怀”。
智能化这块,新势力更是把老牌车企甩出几条街。什么叫“软件定义汽车”?新势力用实际行动给你上了一课。小鹏的XNGP、蔚来的NOP+、问界的ADS 3.0,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已经能在很多城市落地了。你堵在路上,打开辅助驾驶,车子自己变道、超车、避让行人,那感觉,简直像在开未来飞船。而很多老牌车企的L2级辅助驾驶,还停留在“高速巡航+车道居中”这种基础功能,用起来小心翼翼,生怕它突然“抽风”。你说,同样是花钱,谁不想买个更聪明的伙伴?
动力和续航呢?新势力的三电技术,这几年进步飞快。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电机、超充技术,让“充电五分钟,续航两百公里”不再是口号。极氪、小鹏、阿维塔这些品牌,都在自建超充网络,补能焦虑大大缓解。反观一些老牌车企,还在用400V平台,充电速度慢半拍,车主只能干瞪眼。更别说电池管理、热失控防护这些核心技术,新势力玩得风生水起,老牌车企反而显得有点“老咕噜棒子”了。
当然,我也知道有人会说:新势力靠谱吗?别到时候“天塌了”,车没地方修,公司都倒闭了!这话听着有道理,但现实可能要“打脸”了。你看蔚来、理想、小鹏,哪个不是年销十几万甚至二十万辆?这种体量,早就不是“创业公司”了。再说服务,蔚来换电、理想免费充电、小鹏超充,哪一项不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反倒是某些合资品牌,电动车价格高高在上,服务还跟油车一个样,价格跌冒烟了,老车主气得蹦起来,你说这谁受得了?
那咱们拿几款车来比比?拿大众ID.4和特斯拉Model Y来说。ID.4底盘扎实,驾驶质感不错,空间也够用,但车机卡顿、智能化弱,价格还死扛着不放。Model Y呢?极简设计、超充网络、FSD潜力,虽然内饰“毛坯房”,但胜在实用和生态。结果呢?Model Y销量甩ID.4几条街。再看国产,比亚迪汉EV和极氪001,汉EV稳重家用,性价比高,但设计偏保守;极氪001猎装造型、操控出色、配置拉满,年轻人更愿意为它“上头”。你说,消费者用脚投票,是不是很说明问题?
还有安全性,很多人觉得老牌车企更靠谱。但你看中保研、中汽研的碰撞测试,新势力车型成绩一个比一个顶呱呱。蔚来、理想、小鹏的车型,全系标配侧气囊、侧气帘,车身结构用料扎实,激光焊接、高强度钢比例高得吓人。再配上AEB、盲点监测、360影像这些主动安全配置,安全性这块,新势力根本不怕比。
所以你看,大家为什么更爱新势力的电车?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新势力真的在“用户思维”上下了功夫。他们懂年轻人要什么:要颜值、要智能、要体验、要个性。而一些老牌车企呢?还在用做油车的思路做电车,以为换个标、加个电机就完事了。结果呢?产品力跟不上,价格还虚高,消费者当然不买账。
当然,我也不是说老牌车企就一无是处。像丰田的混动技术、本田的发动机、奔驰的豪华感,这些底蕴还在。但他们要想在电动车时代翻身,就得放下身段,真正把用户当回事,而不是当“韭菜”。
最后问大家一句:这样的新势力电车,你会考虑买吗?你觉得它们是“真香”还是“车界网红”?要是你来选,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