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召回撕下的遮羞布:原来整个新能源车圈,都在拿用户当祭品

小米SU7召回这事儿,炸了。讲真,雷总的发布会刚开完没几天,演唱会的安可部分就来了,还是国家队亲自下场点的歌:《召回》。十一万辆,一辆都别想跑。这几乎意味着,所有已经提车的车主,全员中招,喜提官方认证“小白鼠”荣誉称号。就问你刺激不刺激?

小米官方的说法,突出一个“主动”。什么叫主动?我主动发现问题,我主动为用户安全着想,我主动OTA升级,简直是业界良心,三体人看了都得感动得再送一个水滴。但是,诶,但是,这次召回编号里的那个字母“I”,就像教导主任在你作弊的卷子上盖的那个鲜红的“作弊”戳,明晃晃地告诉你,同学,不装了,摊牌吧,是被我们抓包了才“主动”的。这种被发现之后的“主动”,属于是典中典的公关话术,和小学生被抓到抄作业后,跟老师说“我正准备把小抄主动上交呢”是一个逻辑。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小米召回撕下的遮羞布:原来整个新能源车圈,都在拿用户当祭品-有驾

说实话,这套路在现在的新能源车圈,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大家都是草台班子,谁也别笑话谁。这方面,特斯拉才是真正的老祖宗,雷电法王。马斯克老师早就悟了,他玩的不是造车,是修仙,是飞升。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你一个完美的产品,他直接摊牌了:我这车就是个半成品,买我的车你不是消费者,你是我的“道友”,是跟我一起渡劫、一起飞升的“信徒”。你买的不是一台车,是一张通往马斯克星辰大海的任意门门票。

小米召回撕下的遮羞布:原来整个新能源车圈,都在拿用户当祭品-有驾

所以特斯拉召回,那不叫召回,那叫“固件更新”,叫“教主远程布道”。几十万辆几十万辆地召回,信徒们非但不骂,反而觉得,哇,我的车又进化了,我又得到了神启。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懂那种感觉,它有问题,但它还是特斯拉,这就够了。

再说比亚迪。比亚迪是另一个极端,人家玩的是人海战术,是闪电战。一年下水十几个型号,跟下饺子一样,各种王朝海洋军舰铺天盖地。在这种规模面前,召回个几万辆海豚,就像你在一个满编的罗马军团里抓了几个逃兵,影响大吗?不大。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比亚迪这个月又卖了多少万辆,秦PLUS的价格又打到了几万块,谁还记得那个小小的电池包?人家的核心逻辑是,只要我的船够大,漏点水淹不死我。问题被规模稀释了,这就是阳谋。

但小米就不一样了。小米的问题在于,他太新了,发布会开得太成功了,光环太亮了,导致现在裤衩子都是透明的。他不是掀桌子,他是想直接把餐厅爆了。上来就说自己对标保时捷,各种参数拉满,声势搞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结果呢?一个不大不小的跟头,摔得格外疼。几乎卖出去的所有车,全员需要修复。

小米召回撕下的遮羞布:原来整个新能源车圈,都在拿用户当祭品-有驾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说明你的祖传护身符,在功力的狂飙突进面前,就是一张草稿纸。这不叫造车,这叫开盲盒,而且是让第一批最支持你的用户,用真金白银帮你开。开出来是惊喜还是惊吓,全凭运气。这他妈简直是把用户当傻子!这套打法,就是最典型的互联网“压缩毛巾”大法。先用概念和营销把毛巾压缩到极致,扔到市场这个水盆里,让消费者拿真金白银给你泡开。泡开是方的圆的,有没有洞,那都是后话了。快,就是快,就是要快。加大加大加大。

我最近在想,是不是人到中年就特别喜欢看别人倒霉,好像这样就能显得自己活得还行。可能吧。

所以别光骂小米,这事儿其实是整个行业的“共业”,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大家都在卷,都在发疯,都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都信奉“先开枪后瞄准”。你今天不这么干,明天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要么成仙,要么成盒。都说什么L2辅助驾驶,什么智能座舱,听着都高大上。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把车圈这事儿说得跟修仙小说似的,可能有点中二,但是讲真,你不觉得真的很像吗?

我跟你说,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在于你的代码多牛逼,激光雷达有多少颗。而在于你能不能躲开一个从巷子里鬼探头出来的老头乐,以及预判一个随时准备躺下的碰瓷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你一百个摄像头都没用,责任直接就定给你了。这才是中国路况的玄学,是所有AI都解不开的道诡异仙。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结论不是小米要反思,也不是行业要进步。结论是,在一个人人都想“发疯”的黑暗森林里,体面和耐心是最没用的东西。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下次买车,你最好祈祷自己买的那批,不是厂家用来“渡劫”的那一批。能过,就是能过,过不了,你就成了那个祭品。就这么简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