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或重返俄罗斯,中国品牌迎劲敌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街头,一辆贴着“Solaris”标志的轿车缓缓驶过。这个看似陌生的品牌,背后却藏着韩国现代汽车集团重返俄罗斯市场的野心。从2025年4月销量数据看,Solaris以2298辆的成绩首次挤进俄罗斯市场前十,而它的真实身份正是现代旗下车型的“换标版”。
韩国车企的隐秘布局
现代汽车集团近期在俄罗斯联邦知识产权局突击注册了20多个汽车商标,涵盖车型、零部件和配件类别。这一动作与其2023年底退出俄罗斯时的“回购条款”形成呼应——当年现代以100美元贱卖圣彼得堡工厂时,特意保留了两年内回购的权利。更耐人寻味的是,现代摩比斯等零部件子公司已在当地悄然启动招聘,生产线重启的齿轮似乎开始转动。
中国车企的意外困境
就在现代筹划回归之际,中国品牌在俄罗斯正遭遇滑铁卢。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腰斩,市占率从巅峰时期的80%暴跌至40%。俄罗斯政府接连出台的组合拳让进口车商叫苦不迭:关税提升至38%、报废税暴涨85%、平行进口通道被堵死。这些政策表面上是为保护本土产业,实则给现代这类具备本地化生产能力的外资企业铺路。
市场格局的生死时速
现代汽车深谙俄罗斯消费者的偏好。其专为俄市场打造的Solaris车型曾创下单月9774辆的销售纪录,即便在冲突最激烈的2024年4月,仍保持0.4%的销量增长。反观中国品牌,过度依赖进口的模式在政策收紧后暴露出致命弱点。长城汽车图拉工厂的年产能仅有8万辆,奇瑞、吉利等企业仍在观望建厂计划,这种迟疑可能让出关键时间窗口。
暗战背后的经济博弈
俄罗斯汽车市场正在上演“去中国化”与“再国际化”的角力。现代若成功回购圣彼得堡工厂,将重启23万辆的年产能,这相当于2024年中国对俄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韩国大林大学教授金皮苏指出,现代手握消费者认知度和本土化经验两张王牌,即便需要为工厂回购支付额外成本,其综合竞争力仍可能碾压中国对手。
莫斯科郊外的夜晚,中国车企驻俄代表处的灯光常亮至凌晨。他们清楚记得2023年60%市占率的辉煌,也正目睹这个数字以每月2%的速度下滑。当韩国人开始用卢布结算零部件订单,当Solaris的广告牌出现在红场周边,这场关乎千亿市场的较量,或许才刚刚进入决胜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