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策划了一场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完美行动”,结果忙活半天,发现自己抢回来的是个空箱子?我猜,荷兰经济事务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最近对此深有体会。就在不久前,他大笔一挥,上演了一出“国家安全”的好戏,结果现在可能正对着电话,听着德国大众、宝马传来的咆哮,心里琢磨着这剧本是不是拿错了。
这事儿得从头说,但按时间顺序讲太无聊了,我们直接跳到最精彩的部分。想象一下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的老家,那条著名的高尔夫生产线突然安静下来了,机器人手臂悬在半空,几千名工人茫然地看着空荡荡的零件架。为啥?因为引擎和电力系统里一个巴掌大的模块,断供了。而这个模块里头的核心玩意儿,叫功率芯片,来自一家叫安世半导体的公司。
就在大众宣布停产的前几天,荷兰那边还在为自己的“果断”而骄傲。他们动用了一部冷战时期用来保障物资供应的《货物可用性法》,史无前例地把它用在了一家半导体公司上——安世半导体。操作堪称迅猛,直接把中企闻泰科技全资收购的安世给“临时管理”了,不仅冻结了全球运营,还把中国籍CEO张学政给停了职。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看起来像是捍卫欧洲半导体主权的史诗级胜利。
但他们似乎忘了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安世,这家总部在荷兰的公司,它那每年上千亿颗的出货量,究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答案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东莞。那里有安世最核心的组装测试基地,年产能占了整个公司的大头。闻泰科技在2018年花了差不多340亿人民币把安世盘下来,可不是只买了个欧洲的办公室。他们买的是技术、是市场,更是那个扎根在中国,深度融入中国供应链的生产巨兽。所以,当荷兰总部上演“夺权大戏”时,东莞那边直接发了个声明:我们,安世中国,从今天起独立运营,不执行荷兰总部的任何指令,我们只听中国法律的。
这操作,简直是釜底抽薪的教科书式演示。你接管我的总部?行,我把我的发动机拆下来自己留着,留个空壳车架给你。紧接着,中国商务部一纸公文下来,对安世中国的产品实施出口管制,功率MOSFET、二极管这些欧洲汽车工业离不开的“口粮”,一颗也别想运到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
这下,欧洲汽车业的电话被打爆了。大众停产只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沃尔沃、尼桑、通用个个都急得跳脚,警告说全球产量可能因此下滑超过10%。欧洲汽车协会急忙发声明,说这会重创就业和技术升级。这场景实在是太魔幻了,荷兰政府本意是“保护”欧洲供应链,结果一出手,直接亲手掐断了供应链。他们担心未来某一天可能出现的供应中断风险,于是通过自己的操作,成功地让这个风险在当下就变成了现实。这水平,堪称战略界的“行为艺术”。
而更有意思的是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这事儿根本不是荷兰人一拍脑袋想出来的。美国去年就把安世和它的母公司闻泰科技拉进了实体清单,理由是“帮助中国获取敏感技术”这种老掉牙的借口。消息人士透露,在荷兰动手前,华盛顿那边早就下了通牒:要么把那个中国CEO换掉,要么就等着更严厉的出口限制。你看,剧本早就写好了,荷兰不过是个按剧本演出的演员,只不过演得太投入,把自己的家给点了。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个标题,说“荷兰人语出惊人,中国不会因安世就把事情闹大,因为中国不想丢脸”。这话现在听起来,简直就是年度最佳笑话。什么是丢脸?是被别人在家门口抢了公司算丢脸,还是眼睁睁看着自己国家的支柱产业因为别人的愚蠢决策而瘫痪算丢셔?在这场博弈里,谁掌握了核心生产力,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中国这次根本没在“闹”,只是平静地按下了暂停键,告诉全世界:那个你们以为可以随意拿捏的“世界工厂”,早就是能制定规则的棋手了。
事情发展到最后,那位之前意气风发的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姿态软了下来,开始公开喊话,希望与中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谈判?拿什么谈?拿着安世在荷兰的那个总部办公室吗?那里面除了桌椅和一些搞不清楚状况的欧洲员工,还有什么?核心的设计、生产、原材料供应全在中国。这场闹剧,从一开始荷兰就注定是输家,他们不仅没捞到任何好处,反而把自己推到了欧洲各大车企的对立面,成了那个亲手引爆火药桶的倒霉蛋。
这事儿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对于那些还在犹豫着选边站队的小国来说,美国的大腿不是那么好抱的,搞不好会把自己先绊倒。对于欧洲的制造业巨头们来说,也该清醒地认识到,地缘政治的冲击下,没有什么供应链是绝对安全的,把鸡蛋放在太多别人的篮子里,终究不如自己手里有几个能下蛋的鸡。至于那些觉得靠行政命令就能扭转商业格局的政客,现实会用最直接的方式,比如一条停产的生产线和成千上万失业工人的怒火,来教会他们什么叫尊重市场规律。
而现在,这场风波还没结束,但结局似乎已经写定。安世中国的独立运营已经成了既成事实,它依然会服务国内和全球其他不受管制的客户。而欧洲,正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芯片短缺”焦头烂额。这哪是什么“中国不想丢脸”,这分明是告诉某些人:“别跟我玩虚的,咱们直接上硬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