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攥着十几万大洋,想整个能载人能驮货的绿牌SUV,搁过去那会儿,选择面窄得可怜。
现在可不一样喽,长安启源Q07横空出世,嚷嚷着“看我的”。
上市头一个月的订单就爆了三万,这战绩,说实话,有点儿意思。
最近,这车又捯饬出俩新款,价码还是12.98万起,配置却跟窜天猴似的往上蹿,这波骚操作,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忍不住想扒一扒,这唱的是哪出戏。
说真的,乍一看这俩新款,我也懵圈了。
价格没变,配置还加码?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良心价”?
细细扒了一遍配置表,才咂摸出长安启源这招的门道。
12.98万的“尊耀型”,直接白送你一套价值3000块的AR-HUD抬头显示,这玩意儿,以前得是高配车型才有的待遇,现在入门级就给你安排上了。
开车的时候,速度、导航信息直接投射到风挡玻璃上,科技感Duang的一下就上去了,安全性也跟着水涨船高。
你说这3000块钱花的冤不冤?
我觉得血赚。
更狠的还在后头。
多掏一万块的“尊荣型”,直接把“品质座舱包”甩你脸上,后排小餐桌、PAD支架、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这配置,直接奔着葛优躺去了。
脑补一下,长途跋涉,后排乘客可以舒舒服服地刷剧、码字,驾驶员也能享受按摩带来的酥麻,这钱花出去,提升的是全家老小的幸福指数。
当然,肯定有人要跳出来问,我已经交了老款车型的定金了,还能蹭到这波福利吗?
长安启源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老铁们照样可以免费升舱。
这话听着就顺耳,起码让人觉得,厂家没拿用户当冤大头,而是当成了自家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加量不加价”的背后,真的是厂家佛光普照了吗?
我觉得悬。
这背后,其实是车市拼刺刀的惨烈。
现在新能源车市场,卷得恨不得把裤衩都卷没了,各家车企都绞尽脑汁想博眼球。
降价是最粗暴的方式,但降价容易伤筋动骨,所以“加量不加价”就成了折中的选择。
既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又能勉强维持住品牌身价,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再说了,这搞不好也是长安启源的一套营销组合拳。
通过这种“升级”的噱头,勾搭更多潜在客户,刺激销量蹭蹭往上涨。
毕竟,谁能抵挡住“超值”的诱惑呢?
这种“加量不加价”的戏码,在其他行当也屡见不鲜。
比方说,手机厂商推出新款手机,往往会在芯片、摄像头上大做,但价格却按兵不动,甚至更亲民。
这都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推波助澜。
不过,说到底,消费者才是最终的赢家。
车企们打得头破血流,消费者就能捡到更多的便宜。
但与此同时,咱们也得擦亮眼睛,别被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段给忽悠瘸了。
买车也罢,买其他东西也罢,最要紧的是掂量自己的钱包,看看自己的需求,挑个最合适的。
回到长安启源Q07这件事上,“加量不加价”确实挺诱人的,但好不好开,舒不舒服,还得亲自去4S店溜达一圈,试驾一把。
毕竟,配置再逆天,开起来膈应人,那也是花架子。
仅凭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让人警醒。
厂商们疯狂内卷,表面上看是用户捡了便宜,但长远来看,会不会影响到产品的用料和售后服务?
这也值得咱们好好琢磨。
当咱们习惯性地把这归功于 [车企的良心发现] 时,是不是忽略了 [市场竞争的重压和营销套路的驱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