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米线,三十米梦。权利券攥在手里,心里打的小算盘噼里啪啦,像极了小时候攒糖纸,满以为能换来一盒大白兔,结果半路被大人收走一半,说什么要“分期给”。你见过吗?客服电话刚挂,家里空气都紧了几度,像有人突然跳出来喊停:“三十米是给你看的,不是给你用的。”八米线安完,剩下的二十二米呢?客服冷静得像在播天气预报:“剩下的作废,再移机要重新买。”那一刻才发现,成年人世界的规则,比小区停车位还难懂。
去年夏天,儿子在外地买新能源,满脸写着“未来已来”,家里人也跟着头脑发热。新能源、环保、国家政策、科技感,全家嘴里都能背出两句,仿佛一家人都能去央视做嘉宾。可现实比科幻片还离谱,买车容易,配套服务才是硬核副本。房子没着落,权益眼看要过期,只能把桩先窝在家车库。十米线,拐个弯就够用,剩下的线眼睁睁看它“作废”,心里别提多堵了。
装桩那天,师傅进门,工具哐哐两下,动作利索得像在拆快递。家里老人问能不能把线“留着以后用”,师傅头也不抬:“公司规定,用多少算多少,剩下的就没了。”我在旁边看着,脑子里飞快盘算,移机再装新房,线肯定不够,又得自掏腰包,每米四十,线比小龙虾还贵。和客服拉锯几回合,他们嘴里只有一个剧本,轮到我说理,像是拿着羽毛球拍打乒乓球,永远打不到点上。
你说这事是不是有点像NBA季后赛临门一脚,球到篮筐边缘,弹两下,掉地上了。明明权益写得清清楚楚,三十米线,移机也不行。你以为薅到羊毛,其实人家早就把羊剪得精光。看数据,2023年全国充电桩数量冲上600万,看着热闹,装桩体验却不及格,私人车主满意度不到七成。别问我数据哪来的,官方平台写得明明白白,网友评论区更热闹,“装桩三个月,客服和物业比对象还难缠”这种段子,随便一搜一大把。
插个题外话,别以为只有新能源行业这样,体育圈也不干净。球员签约,合同里条款密密麻麻,真到兑现,一堆“细则”让明星都头疼。你以为詹姆斯临场变阵能逆转比赛,现实是,换人名额用完了,再拼命也没用。新能源这行的“移机不留线”,和体育里的“合同细则”是一个味儿,都是让你以为有退路,结果转个弯就堵死。
说到底,这三十米线就是个“心理战”。你想用完,厂家怕你薅羊毛;你想留着,客服只认死条款。厂家的算盘打得精,用户的算盘打得烂,最后总有人吃亏。可用户吃亏多了,忍不住吐槽,评论区炸裂:“买车容易装桩难,权益缩水像魔术。”你说这是不是“霸王条款”?我不下结论,大家自己看。
说起来,充电桩装到家,像极了隔壁老王家买房送车位,送的永远是最偏的那一个。新能源政策是好,可落地到个人,糟心事一箩筐。你以为厂家的宣传片里高大上,实际装桩跟打游击一样。家里车库、物业、客服、安装师傅,四方会谈,最后线还没捋顺,情绪早就拧成疙瘩。
看热闹的人多,懂门道的少。你有没有发现,大部分人装桩踩的坑都差不多,临时车库、线材缩水、移机自费,套路一环接一环。你要说厂家没道理,厂家说防用户钻空子。你要说用户不讲理,权益写得明明白白,割得就是你心里那点盼头。
说到最后,谁还没点“线材焦虑”?留言区敞开说,三十米最后你家还剩几米?有没有人比我还亏?别光看热闹,吐槽才是常态。也许哪天,厂家真被骂醒了,三十米线能用两次,移机不挨宰,咱们也能吹吹牛,说自己赶上了“新能源服务升级”的红利。
不多说了,这三十米线的故事就先搁这。谁家装桩踩过更大的坑,评论区见。说不定下次,咱们还能一起组团薅羊毛,体验下什么叫“充电桩江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