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到底能掀起多大的浪花?这还真不好说,但每次有国产品牌出大动作,总能激起一阵不小的讨论。比如最近,吉利第五代帝豪正式官宣,而且是带着“王炸”属性、气场十足地回来的。据说是俄媒首曝,似乎第一时间是给外国人看的,这事本身就有点意思。我们国内品牌为啥越来越喜欢“先在外国露脸,再在国内亮相”?这背后有什么文章?咱们还得琢磨琢磨。
站在咱们普通消费者的角度,不禁想问一句:吉利这新帝豪到底牛在哪儿?又能带来哪些变化?毕竟前面四代早就街头巷尾看腻了,想要真正在消费市场掀起波澜,光是尺寸加点马力能行吗?还是说这仗打的是“技术升级”和“品牌形象”两条路?
先聊聊参数,那是最容易看得见的。新帝豪,车身长度4815毫米,轴距2755毫米,单拿“块头”出来说,一下子就超越了此前的标杆。有人会说,买车就要大,谁不想空间多一点,坐得舒服点?可话又说回来,现在市面上买一辆车,不光是图个“大”,更得看它香不香,划算不划算。新帝豪加长加宽,直接对标上一代帝豪、甚至银河系列的混动车。这是不是在有意拉高定位、提升档次感?还是说怕别人在市面上比“外表”,不做点动作脱颖而出就显不出“旗舰感”?
再说外形和配置,这第五代车型和银河混动版在脸上还是做了不少文章。保险杠、格栅啥的都换了样,多少是想让你“一眼能认出来”。不过这种改动,大多数人看了,第一感觉其实还是那句话,“哦,又是套娃。”大家都明白车厂套路,平台不换、三大件不变,外观设计师拍拍脑袋,格栅一调、保险杠一加,你这新车型就算出来了。可你说这样的“小心思”,到底是尊重咱们消费者的选择,还是拿我们当韭菜糊弄一把?
说到动力,总算有点新意。这185匹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跟以往1.5自吸比起来,确实强力不少。虽然很多年轻人根本不在乎那几匹马力,开得了就行,但是咱们国人买车,有时候也就看个“参数爽感”,归根结底,都是想要物有所值,花最少的钱,体验一下高一级的享受。“高端平民车”,无非就是定价不高,配置拉满,看起来倍有面子、用起来不心疼。吉利这次在配置和动力上下血本了,难免让人多了几分期待。
可是期待归期待,疑问也多。为什么新帝豪的推出,有种“云里雾里”的神秘劲儿?什么证书、什么工信部、提前曝光,这些都不新鲜了,但吉利总想搞点悬念。这样的操作,是不是反映出国产品牌对产品自信还差临门一脚?还是说如今汽车市场厮杀激烈,谁能多点噱头、吸一波眼球,谁才能活下来?有时候,技术其实不一定领先到哪儿,市场营销做得比真功夫还花哨,这是现在不少国产车的现状。
另一方面,我一直觉得“全面升级”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做大做强的一次自我较劲。吉利这几年有点拼——要做技术流,也要做市场大哥。过去国产车拼性价比,现在直接跟国际品牌卷原创。空间得比合资大,配置要看齐合资B级。再打打新能源牌,“混动”“智能”满天飞,新帝豪虽然是纯汽油,但难保以后不出个什么PHEV版、EV版。当下纯汽油车市场还没死,可新能源已经在疯狂抢跑,吉利这一波操作,是提前下好“多手棋”吗?
车型的内饰升级,也是一大卖点。独立仪表盘、多媒体大屏、中央通道双层设计,你说这些是“高档”?也行。但在很多老百姓眼里,这些其实是起码应该有的配置,谁还没摸过大屏车机、电子仪表?关键还是体验好不好,日常用会不会掉链子。真要给力,哪怕材质普通点、功能真实点,用户也买账。可国产很多新车,常常是内饰要面子、电子配置拉满,但皮革一摸就虚、塑料感扑面来,这怎么能让人死心塌地成为你的“铁粉”?羊毛出在羊身上,价钱合适才是真的王道。
再看技术层面,吉利的发动机技术这些年倒确实进步很快,油耗做得也不赖。可你别忘了,车一大,心脏(发动机)拼不拼得过合资、调教能不能让人满意、稳定性和故障率怎样,这才是真的考验。以前合资车给人的安心感,就是皮实耐用。现在国产卷配置,卷价格,但有多少车主敢说新帝豪开到10万公里没啥大问题?到头来,买得爽是一阵,开得安心才是一世。国产品牌今后的对手未必只是丰田大众,更是自家用户的口碑。
顺便聊聊市场这块。近年来,中国车企越来越把目光盯向海外。新帝豪在俄媒首曝光,并且未来有可能同步出口,甚至和白俄罗斯Belgee S50搞联名活动,这都说明啥?中国制造的车不再是“接盘侠”,而是真刀真枪地干国际市场,谁都不敢小看国产车子了。但说到底,外国市场也不是好混的。品牌溢价、服务体系、适应不同法规,哪一条不是难啃的骨头?吉利这次把帝豪“推全球”,到底能不能成,还真得让时间说话。
很多人感慨,为什么中国车厂越来越擅长玩“花活”,把一辆车的生命周期拉长,一会儿油,一会儿混,一会儿修修补补改外观、拉长轴距、加大屏幕,这些真的是“创新”吗?又或者只是没办法的自保?看似是增添选择,其实是内卷到极致,最后谁杀出重围,才是真英雄。国产品牌真正突破的,其实不只是“比上代更大更强”,而是能不能让用户一次次买单,还能一直抱怨得少、夸赞得多。
这里最有意思的是,吉利的这波升级明显在试图拉高帝豪的品牌定位。以前,帝豪更多是走老百姓路线,现在想要追求身份感、体验感。那么问题来了,价格涨不涨?如果还是原来的定价,那许多人会合不拢嘴。如果“水涨船高”,那些早期支持吉利、亲近国民的用户,会不会感觉失望?一台车到底该不该“厚道到底”?给市场和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而不是图纸上的数字游戏和展厅里的光鲜外壳,这才是更值得讨论的地方。
回头想想,一款旗舰轿车的真正“升级”,是技术硬实力的迭代,是体验细节的提升,是服务体系的变革,更是车企底层逻辑的自洽。有时候,“更大更强”只是做了“加法”,而所有加法之后,还得做一次“减法”给用户——砍掉虚华、留下真实、用时间和售后换踏实,这才是一家中国大厂立得住脚的根本。
最后我得问问每个看热闹又参与讨论的朋友:你到底想要一台什么样的国产车?配置轮番上,空间一年大过一年,外观一年窜一个新花样,马力天天加到超速。你觉得真有必要吗?还是说最看重那种,买回家用着放心,撑十年都没毛病、开着省心,出点小问题售后立马安排,这样的才是良心国货?国产车一路走来,不能再靠“加大加配”卷出口碑,要真把“用不坏、价格实在、服务靠谱”坐实,这才是市场王道,也是“更大更强”真正的意义。
吉利新帝豪怎么走、怎么被市场和用户记住,说到底,关键还在一句话:你到底想给中国普通人带来啥车?你敢不敢把车做成老百姓的骄傲,而不仅仅是一组冷冰冰的数字参数?车大了,气势足了,品牌响了,但咱老百姓心里还会放心吗?这,才是最该琢磨的问题。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