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车企还在盈亏线上挣扎时,小鹏汽车最新财报甩出一组令人意外的数字:第三季度营收203.8亿元,同比增长102%,毛利率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至20.1%。这个曾被戏称"卖一辆亏一辆"的品牌,如今单车毛利率已达13.1%,距离特斯拉22%的行业标杆仅一步之遥。
毛利率五级跳的隐秘路径
翻开小鹏的账本会发现,这场毛利率逆袭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成本攻坚战。2024年同期其毛利率仅为15.3%,短短一年实现五连跳,背后是三重关键发力点: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第三季度11.6万辆的交付量让单车分摊成本下降12%;供应链深度整合,电池采购成本较年初降低18%;自研XNGP智能驾驶系统装机量突破30万套,软件收入占比提升至9.8%。
对比同行更能看出端倪。同期蔚来毛利率维持在15%左右徘徊,理想汽车凭借增程式技术守住21%的毛利率优势。小鹏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硬件毛利率虽仍落后理想3个百分点,但软件服务毛利率高达68%,这种"硬件铺量+软件赚钱"的组合拳正在改写新势力盈利公式。
技术降本的三枚子弹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小鹏管理层透露了更惊人的细节:全新一代压铸技术使车身零部件减少40%,生产线工时缩短25%;自建电池检测实验室让电芯良品率提升至99.2%;甚至雨刮器这类小部件都通过标准化设计降低采购成本。这些细节堆砌出4.5个百分点的汽车毛利率提升。
最值得玩味的是研发投入占比的变化。当多数车企为冲刺销量削减研发时,小鹏第三季度研发支出反增3.2亿元,其中AI智能座舱研发投入占比达41%。这种看似矛盾的策略恰恰印证了其技术降本的底层逻辑——用更高阶的智能化压缩传统配置成本,比如用语音交互替代物理按键,用AR-HUD整合仪表盘。
盈利临门一脚的三大变量
展望第四季度,要实现管理层承诺的盈利目标,仍需跨越三座大山:首款MPV车型X9的产能爬坡速度,这决定着能否达成11.3-11.8万辆的交付指引;北美工厂设备调试进度,关系着出口车辆能否享受关税优惠;最重要的是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波动,目前每吨9.2万元的价格仍比年初上涨15%。
行业观察人士算过一笔账:若小鹏能维持当前降本节奏,四季度毛利率有望触碰22%临界点。但这个数字背后暗藏凶险——特斯拉近期全系降价已掀起新一轮价格战,蔚来新品牌乐道即将上市,理想MEGA月产能突破2万辆。毛利率提升的故事能否持续,取决于小鹏在规模与技术之间走钢丝的平衡能力。
这场财报透露的最大信号,是新势力竞争已进入"毛利率定生死"的下半场。当资本市场不再为虚无的"市梦率"买单,小鹏用20.1%的毛利率证明,活下去的密码从来都是刀刃向内的成本革命。四季度盈利与否或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套方法论能否在智能电动车的长跑中持续生效。
全部评论 (0)